年冬小麦播种工作即将开始。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各单位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工作,在确保不误农时前提下,结合今年的气候特点,针对冬小麦播前的准备工作和关键技术要点,强化宣传引导做好以下工作:
一、播前准备
(一)播前整地
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播种质量和出苗质量,与后期生育进程的好坏及最终产量呈正相关。要选择好合适作物茬口(小麦、玉米、棉花等),收获后及时整地,到头到边,整地质量要按照“齐、平、松、碎、净、墒”的方针进行,达到耕层深厚、土碎地平、松紧适度、上虚下实的待播状态。同时要做好捡拾残膜、秸秆等田间异物。
(二)施好基肥
要深施以有机肥料和长效肥料为主的底肥,每亩基肥施用磷酸二铵(颗粒状)20公斤,尿素8公斤,硫酸钾5公斤,耕深25厘米,结合耕翻施入土壤。
(三)播种机具准备
播种机的选择对播种质量及后期生长走势的影响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建议采用24行谷物播种机,亩播种量在22~25公斤。按照小麦一机6管(滴管带间距60厘米)布置方式调整行距布置。播种机镇压和碎土等农具应提前配齐、检修到位。
(四)种子准备
要根据种植区城当地的小生态气侯,从冬季冻害发生规律、病虫害发生类型和程度预测、熟期要求、抗倒伏能力、地力水平、种植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条件等多因素综合考虑来选择品种。要选择经过审定、正规公司生产,高产优质、质量符合GB.1-规定的品种及包衣种子,建议选择新冬22号作为主栽品种。播前采用种衣剂拌种或采用多菌灵和五氯硝基苯药剂拌种,防治黑穗病。未经审定、来源不详、名称不详的、个别网红品种的宣传缺乏科学技术和法律法规依据,选择时一定要谨慎。
(五)滴灌带
选择流量适中,滴水、滴肥均匀一致的迷宫式滴灌带。
二、播种要求
(一)播种时间
冬小麦的冬前目标是培育壮苗,因此播期是否适时十分重要。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出苗、分蘖正常发生,根系发达,形成冬前壮苗标准,为高产稳产打好基础。9月份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是冬小麦最佳播种期。具体在9月12日至25日之间,入冬前小麦主茎上生长5~6片叶,形成2~3个大分蘖和4~6条次生根;包蛋麦最佳播期在10月15日-25日之间,于封冻前实现种子萌动,确保安全越冬。
(二)播种量
亩播种量控制在22~25公斤,滴水出苗要适当降低播量,晚播麦每推迟1天增加亩播量0.5公斤,亩基本苗应控制在35~45万株,最大播量不宜超过30公斤。
(三)播种质量要求
播种深度保持3~4厘米。播后及时布好支(辅)管、接好管头。为防风吹动滴管带,一般要浅埋1~2厘米。播种时间与滴水出苗时间间隔不超过3天。
4.播种方法。播种前将播种机加装滴灌带铺设装置,施肥与滴灌带铺设采用一条龙作业。播种时肥、种分箱,亩带种肥磷酸二铵8公斤。
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