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语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发展离不开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小麦品种国审周麦22,累计推广万公顷,对条锈病免疫,高抗叶锈病和秆锈病,中抗白粉病和纹枯病,不仅是中国主要推广品种,也是目前黄淮麦区重要的抗病种质资源。截至年12月,利用周麦22做亲本已育成多个小麦新品种。
本研究对周麦22的个衍生品种(系)进行了系谱分析(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品种详情),并对其中较早选育出的80个衍生品种(系)进行SNP分型及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旨在了解这些品种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发现
结果表明,周麦22的个衍生品种(系)共涉及到直接亲本82个,作为对手亲本使用次数较多的是百农AK58、周麦24、周麦18、洛麦21、周麦16、周麦19等。
▲周麦22衍生系系谱图。每1个节点为1个品种(系),连接有边线的两个节点表示具有直接亲缘关系,边线两端节点中与边线颜色一致的节点为亲本,另1个为子代,较大节点表示使用次数较多的亲本。(点击图片查看详情)根据遗传相似系数,周麦22及80个衍生品种(系)划分为8个亚群,其中第I、II、III和IV亚群遗传多样性较高,而第V、VI、VII和VIII亚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利用周麦22选育出4个优质强筋品种,说明通过导入不同优质亚基和差异化选择,可选育出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周麦22及其80份衍生材料基于多态性SNP的聚类分析(点击图片查看详情)讨论·拓展
▲赤霉病接种鉴定
▲鉴定材料穗部照片
▲鉴定试验-苗期▲鉴定试验-抽穗期▲鉴定试验-成熟期
当前,越来越多的杂交组合选配和选育都围绕有限的大面积主推品种展开,导致新培育的品种(系)间遗传相似性不断提高,原创型突破性的种质和品种越来越少。今后需要重视和大力加强种质资源的原始创新,以保持小麦新品种培育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小麦周麦22及其衍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点击阅读)作者高艳唐建卫邹少奎胡润雨张根源孙玉霞王磊殷贵鸿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小麦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中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课题组介绍
▲团队合影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遗传育种实验室,主要从事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的科研教学创新型团队。现有科技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3名,国务院特贴专家1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河南优秀专家1名。目前已建立常规定量育种+双单倍体育种+分子育种+就地1年4次加代+品质平行测定筛选+抗病抗逆性鉴定等技术体系,参加创制出小麦骨干种质周B,衍生出个国家和河南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选育出小麦新品种52个,其中白粒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6个、白酒酿酒专用新品种3个、优质强筋新品种5个;挖掘出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黑胚病新基因7个;获得发明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23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
▲团队新成果田间展示
本文
刊载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年第1期P38-49|欢迎转发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