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防治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候?小麦吸浆虫,又称麦蛆,,属双翅目,瘿蚊科。在小麦生产中,常常由于这类害虫的幼虫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而造成减产。因而小麦吸浆虫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一种重要害虫,对其危害应加以重视。
一、形态识别:
影响平原小麦生产的主要是麦红吸浆虫。其成虫体长2~2.5毫米,体色桔红色,触角念珠状,足细长,只有前翅一对,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幼虫呈纺锤形,橙黄色。
二、生活史及习性:
麦红吸浆虫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冬和越夏,第二年春季由土层深处上升到表土层,到孕穗期幼虫陆续化蛹。小麦抽穗期成虫大量羽化产卵繁殖。小麦开始扬花灌浆,幼虫侵入危害,贴附在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吸食汁液。小麦接近成熟时幼虫老熟,入土结茧越夏越冬。
成虫产卵有选择性,在羽化当天与傍晚6~9时选择己抽穗而未开花的麦穗产卵,小麦扬花后不再产卵。
三、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选择高产、优质的抗虫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一般颖壳紧实的品种灌浆快,果实厚的品种抽穗期短,抽穗整齐的品种表现抗虫性。
2、药剂处理:在上一年小麦吸浆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在小麦播种前结合整地将毒土散于地面,后翻入土中,消灭即将越冬的幼虫。毒土配制通常用1%林丹粉0.5kg或2%甲基异柳磷粉2~3kg拌细土20kg制成。
在小麦抽穗期每亩用5%毒死蜱粉剂克拌细土25公斤,均匀散施在麦田,施药后浇水以提高防效;每亩用80%敌敌畏乳剂50~ml加适量水稀释,喷拌20kg细土撒于麦田,防治或虫。
小麦扬花至灌浆初期,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60ml对水45公斤,于傍晚喷施,每隔3天一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