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我们之前曾分析过,小麦由于退出替代以后,回归主粮,需求也变得相对单一,再加上今年总体消费不及预期,因此下游支撑减弱,这使得小麦的上涨动力明显不足。
之前连涨半个月,也仍然徘徊在1.6元/斤以下,未能有所突破。但是近期,一场国储拍卖却点燃了小麦的市场行情。
10月12日,新疆地区国储小麦拍卖时隔半年后再次重启,共投放小麦数量为4.13万吨,拍卖形势十分火爆,全部高溢价成交,成交均价为元/吨,而最高价格则达到了元/吨(合1.元/斤)。
上一次也就是半年多以前,该地区国储小麦共投放了4.92万吨,实际成交2.95万吨,成交率为60%,而成交均价为元/吨,最高价为元/吨。
相比之下,二者差距立见。不仅最近一次拍卖的最高价格远高于上一次拍卖,就是比当前市场的小麦价格也仍然高于不少。也正是受这次拍结果影响,小麦市场情绪大振,助力小麦再次“疯涨”。
受此影响,国内各大面企再次提高小麦收购价格,多个企家的报价冲上了1.6元/斤,甚至优质小麦的价格更是报到了1.66元/斤的位置上。
不过,这仍然令市场喜忧参半。
一方面,小麦价格再次全面上涨,对市场来说是利好,但是另一方面,涨了半天这个价格也仅仅与小麦刚收获时的价格差不多,从贸易商建库角度来看,今年小麦刚收获时价格高,因此建库成本也都折合在1.6元了,因此虽然上涨,但是这个价格并没有什么利可图。
不过,随着基层余粮越来越少,而贸易商建库成本又较高,因此市场普遍对后续小麦走势有一定期望。再加上俄乌冲突变得越来越复杂,黑海港口运输再次面临不确定性,也加剧了国际小麦的价格走势。
但这次小麦价格的上涨似乎并没有为玉米带来什么影响,去年小麦因为进入饲用替代领域,因此与玉米一直相爱相杀,但今年这种关联明显减弱。
近期,玉米没能跟随小麦的走势,反而是迎来了下跌。
东北地区因受天气及疫情影响,新粮收获缓慢,加工厂门前到货不均,因此价格涨跌互现,但总体波动并不大。
而山东地区因为近日到货车量再次增加,因此又开始部分回调,而华北地区今年普遍新粮质量较好,价格也尚可,因此在南方销区比较畅销,而华北为了锁粮也有一定提价动作。
因此,总体来看,玉米下跌尚在正常范围内,要说玉米开始走“下坡路”了还有些为时尚早,后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