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身体情况自然也在改变,所以一些过去推崇的养生方式,放到现在,就不再适合了,“喝粥”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问题我也是最近才比较深刻地意识到的。自从我们“妙手云聚”平台开展调理糖尿病业务后,我发现现代人的血糖还真是个大问题,我指的可不仅仅是得了糖尿病的人,事实上,很多看似比较健康的人血糖都存在问题,包括我自己也是。
年4月28日,《英国医学杂志》刊发了“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最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这项研究抽样调查了-年间中国大陆所有31个省级行政区共名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数据。结果显示,中国成人居民的糖尿病总标准化患病率为12.8%,糖尿病前期的标准化患病率35.2%。
把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都算上,近一半成人血糖异常!
这样普遍的身体异常,肯定是要从这个时代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找原因,而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点,就是现代人吃得过于精细了。
这个精细要从两方面说,一个是食材,一个是烹饪方式。
先说食材。现在家庭餐桌上的主食,一般都是精米精面,要知道精米精面做成的各种食品,升糖指数是非常高的。
根据最新版的《中国食物成分表》,富强粉做的馒头升糖指数高度88,白面包为88,大米饭高达83,小麦粉的面条是82。升糖指数在70以上的都算高的了。
精加工出来的米类和面类,颜值更高,口感更好,也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但也正因为这样,它们在胃肠道变成葡萄糖的速度也更快,血糖会迅速升高,为了降低血糖,胰腺就会一下子分泌出过多的胰岛素来,久而久之,就会给胰腺带来很大的负担。
胰腺被累垮了,人的血糖就会出问题。而且胰腺这么卖力地分泌胰岛素来降血糖,还会让人饥饿感提前,下顿饭吃更多的食物,导致热量摄取的增加和脂肪的囤积。
再说说烹调方式。刚才讲,精加工的食物变身为葡萄糖的速度更快,同理,精加工的烹饪方式,包括长时间的炖、煮,研磨、打糊……也会促进食物更快地转变为葡萄糖。
粥就是一个典型,熬制越久、越烂、越稠的粥,血糖生成指数越高。
而且我们煮粥,虽然也会搭配一些其它食材,但大部分用的都是精米。精米已经很容易被消化吸收了,再把精米煮烂,升糖指数可想而知,所以糖友圈里有"一碗粥就是一碗糖水"的说法。
有人可能会问,那中医里为什么那么推崇喝粥,还是用粳米(粳米是粳稻的种仁,又称大米)煮的粥呢?
粳米从中医来讲,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但那时候的大米,远远没有现在打磨得那么精细,我记得我小时候见米袋子里,还有一些糠呢,卖相也不像现在的大米这么白得晶莹剔透。所以现在的这些精米,就等于只取了粳米的一部分,从中医来看,一样食物各个部位的药性都是不同的,比如姜肉能发散,姜皮却是收敛的,粳米之所以能发挥出作用,是各个部位打组合拳的效果,如果只取一部分,作用就会走偏。
而且,古代稻米的产量远不及现在这么多,所以普通老百姓就算家里有也会很金贵,不会天天吃,顿顿吃的,那时候日常都是吃各种粗粮,比如说最常见的高粱米做的饭、玉米面蒸的窝窝头。大米粥都是特地熬给病人补虚的,因为既能补中益气,又相对来讲好消化一些。等人康复了以后,就不会天天白米白面的那么吃了。
这就好比身体比较虚弱的时候,要好好休养,等身体康复了,再像之前那样休养,就会又出现新的问题。过去人把糖尿病称为“富贵病”,因为得病的都是那些能天天吃得起大米、白面、山珍海味的有钱人。可见凡事都是过犹不及。再者,在古代糖远远不及现在这么便宜,人们使用起来也比较谨慎,一般人家生活中也没有那么多肥甘厚味,虽然不至于吃糠咽菜吧,但油水也是比较少的,口味也比较清淡,喝一碗大米粥,甚至吃点甜食,会很滋补。而在今天这个时代,各种美味食物应有尽有,糖更是无处不在,很多人都是营养过剩,再加上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运动太少、想得太多、睡得太晚……都会对内分泌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天天精米精面这么吃着、各种滋腻的养生粥这么喝着,就很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总之,在营养普遍匮乏的古代,喝粥是极为滋补的,但到了营养过剩的现代,如果还提倡怎么多喝粥养生,就容易导致滋补过头。
我说的是一个大原则,具体到个人来讲,也要看体质。如果脾胃比较虚弱的人,喝粥还是比较适合的,但我们可以少喝大米粥,多喝小米粥。
小米也养脾胃,但它却是粗粮,升糖指数只有60,所以不会像大米一样,给胰腺带来太大负担。生病的人脾胃运化能力也弱,我们前期可以以好消化的大米粥为主,等调养得好一些后,可以换成小米粥。
另外,古今很多食疗粥方里都有糯米,糯米虽然也是补虚上品,但升糖指数高达98,所以我也不建议日常多吃它,尤其是用它来煮粥。
更不要说在粥里放各种糖了,红糖、白糖、冰糖、蜂蜜,包括麦芽糖。很多家长会在孩子的粥里放红薯、南瓜等带来甜味的食物,增加口感,促进食欲,其实这些食物也含有果糖,红薯的升糖指数是77,南瓜是75,但具体能不能吃,我认为还要从一天糖的摄入量来考虑。如果孩子零食甜品水果等含糖分的食物吃得比价多,就不要再在饮食中出现那么多甜味了,如果孩子不吃那么多零七八碎的食物,基本只吃一日三餐,而且菜品也比较清淡,那么适当吃一些带甜味的自然食物,未尝不可。
还有我们北方常吃的玉米面粥、玉米糁儿粥,玉米本来是非常好的粗粮,但我们在调理糖尿病的期间发现,很多糖友只要一吃玉米做的食物,血糖就会明显波动,我也是因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