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小麦依然是粮食市场热议的话题。今年小麦的行情也是历史上首年涨跌幅度最宽泛,也是波动最激烈的一年。这个行情绝对不逊色年/年的玉米。
作为人口主要口粮的小麦一直以来的价格变化都十分温和,小麦贸易商也很少经历今年这样刺激的行情。
简单论述一下小麦这两次较大的涨跌行情。在2月25日至3月10日之间,小麦受到俄乌战争影响,价格迅速上涨,一度冲击1.70元/斤,期间政策性小麦拍卖叠加地方储备拍卖,成交率高,溢价高。
进入3月末,因为市场传出俄乌战争有望和解,国内对新季小麦的调研报告显示,涨势良好,接近常年。小麦利空消息出现,市场迅速做出反应,本来已经摇摇欲坠的价格开始狂跌。
跌幅之大依然是史无前例,小麦市场一片恐慌,随之政策性拍卖以及地方储备拍卖成交量断崖式下降,这更加剧市场悲观情绪。小麦一路狂跌至1.50元/斤附近,河南地区多数降至1.40元/区间。
正在市场迷茫不知所措之时,政策性小麦停止了拍卖!平底一声惊雷,小麦价格应声而涨,三天时间再次冲击原来的高点。
15日中储粮山东分公司济南直属库济阳分库拍卖小麦,二等小麦成交价元/吨,折合1.元/斤。加上其它费用,到厂小麦价格将在1.74元/斤左右,刷新前期高价纪录。
小麦市场的情绪再次沸腾,全线看涨1.70元/斤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更高。
对于小麦的涨势,我个人认为还是有些虚高的成分,前期大涨是受俄乌战争的消息刺激。本次再涨是受政策小麦停拍消息助力,两次涨价都不是需求端发力做基础。
靠消息面上涨的价格待消息消化后,市场会回归理性。
但是小麦想再次出现上次那样的落势比较困难。因为在小麦有继续下跌风险时,政策突然刹车拍卖,就说明认可小麦高价运行,起码要在1.60元/斤附近。
市场认为供需决定价格,这在理论逻辑上没有错误,但是在我们国家还是要把政策放在首位,上一年度的玉米没有缺口吗?可是后来行情是怎么演变的心惊肉跳?
有了政策的保驾护航,小麦价格要保持高位运行状态。
小麦的涨势对于玉米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受益于这一消息的提振,玉米市场情绪有所好转,尤其华北地区,基层再次出现挺价的现象,今日山东到货量减少多车,涨价企业不多,但是这次在出现继续落势难了。
东北地区今日鲅鱼圈港解除封闭管理,目前报价的企业还在延续封闭前的价格,只有等待下游供货方反应才能做价格调整。
产区方面,吉林依然处于高度封闭状态,目前市场的注意力已经从现有玉米压力转向新季种植,如果说今年的东北玉米在种植上没有受到“管控”的影响,农民会破口大骂,甚至挨揍。
千里沃野,万顷良田,依然保持沉默的状态,田地里横七竖八的农作物秸秆诉说着这个春天的荒凉。估计鉴于当前时间紧迫的现状,秸秆焚烧也会适当放开。
玉米主力期货连续上涨,也有对新作种植不确定的提前释放。尤其在最近几天俄乌局势再度紧张,甚至乌克兰军队已经开始反攻俄罗斯。
之前市场只是担心乌克兰的种植面积会受到影响,目前看俄罗斯也出现不确定性,而且乌克兰还多次袭击俄罗斯的水电站,一旦水电站遭遇轰炸,那么对正在进行的耕种会有影响。
美国在俄乌的立场上更为嚣张,即美国总统拜登批准向乌克兰提供8亿美元的额外军事援助后,15日美发言人再次强调:没有什么阻止美国政府继续支持乌克兰。
俄乌之战引发的国际局势趋向复杂化,持久性。这给国际粮食市场再次投入重磅炸弹。美国玉米,小麦期货再次上涨,刷新新高,国内期货出现跟涨。
国内,中国人民银行4月15日宣布,将于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并向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
降准传递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我国将继续加大力度稳增长的明确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总的宏观政策还是稳健为主。只有增强市场信心,经济才能快速恢复,粮食市场也不会例外。
注意中储粮拍卖信息的人已经发现,本周中储粮玉米拍卖明显减少,在政策性小麦停止拍卖后,玉米减少投放,就是稳定市场价格。
可以说玉米市场迎来多方利好,但是目前制约行情最主要的就是流通,里不出,外不进的状态下,玉米固步自封,难有新行情。
鲅鱼圈港放开后,锦州港如果也出现新动态,东北产区的玉米的流通情况会表现出真实的需求。
4月份多地还在实行管控,玉米的这些利好消息会使价格坚挺,实际上涨还需等待,但是利好在玉米解封后释放也会提速原来预期的涨价时间。(个人言论,不涉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