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这些小麦病害,通过土壤传播播种前是最佳
TUhjnbcbe - 2023/11/5 20:37:00

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属于土传病害,大量秸秆直接还田后浅旋耕层浅,病原菌逐年积累,是造成土传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小麦玉米连作种植模式形成周年关联侵染链条;苗期土壤湿度大加速侵染危害;小麦灌浆期田间干旱加速病害显症。

特别是小麦茎基腐病,近年来部分区域有重发趋势。侵染高峰在秋苗期,扩展高峰在拔节期,显症高峰在灌浆期,对亩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均有影响,前期发生隐蔽不容易发现,后期出现枯白穗,一般造成减产20-70%,甚至绝收。

首先是关键防控技术措施,播种期和苗期是防控的两个关键时期,一定要把握好时间节点,采取有力措施,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效,单一防控措施不明显。

一是深耕深翻土壤,压低病菌基数。玉米收获后深耕深翻土壤达25公分以上,秸秆能充分腐熟,大部分病菌随之死亡,每2-3年深翻一次即可;

二是适期晚播,减轻年前侵染几率。10月15-20日(山东济宁)播种为宜,深3-4厘米,适时镇压;

三是药剂包衣,减少病虫基数。选用含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有效成分含量足的种衣剂进行包衣(拌种)是预防小麦茎基腐病的关键措施,否则起不到应有的预防作用。可选27%苯醚·咯·噻虫种衣剂-毫升/公斤种子,或8%苯醚甲环唑·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毫升/公斤种子,或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毫升/公斤种子,既防茎基腐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又防治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同时压低蚜虫基数,有效减少小麦生长期用药次数;

四是早春返青期杀菌剂喷药,抑制蔓延。返青期是预防土传病害的最后一次机会,一旦拔节,再防已无效果。可选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50-60毫升/亩,或17%唑醚·氟环唑悬乳剂30-40毫升/亩,或克/升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0毫升/亩,或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亩,任选一种兑水60-70公斤顺麦垄均匀喷灌小麦根茎部;也可以选用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等单成分的包衣剂进行处理。

五是轮作换茬,切断病菌传播链条。对常发重发区域最好采取轮作换茬,小麦可与大蒜、圆葱等作物轮作,夏玉米可与大豆、棉花、绿豆、辣椒换茬,或秸秆打捆离田。

来源:综合整理自济宁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些小麦病害,通过土壤传播播种前是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