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亿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掉到耕地里摔成八瓣,把自己宝贵的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了粮食生产的农民,养活了14亿人,辛苦劳作了一辈子,虽然养活了很多人,但是却唯独没有把自己养活好!
我出生的地方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唐山市最西端,北枕燕山余脉,南睦渤海之滨。地处京、津、唐、秦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北部为燕山余脉,丘陵连绵;中部为山麓平原,土地肥沃;南部为洼地,土地广阔。全县有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水浇地80多万亩,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属东部季风性大陆气候。
至今我仍旧清晰地记得在我上大学之前,每到农忙的时节都会跟着父母去下地播种和收获粮食,那时候家乡的耕地里大多数都是种小麦和玉米。
不过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很低,随便挖个一米深,地下就有水冒出来耕地里还种植过几年水稻,后来地下水位逐年的都会下降不少,也就没人再去种植水稻了。
我的家乡种植的小麦普遍都是种植两季,主要就是种冬小麦和春小麦。
小麦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在10月1日-10月8日左右播种,6月下旬7月上旬收割;春小麦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
小时候我经常跟着父母下地种小麦,我至今还记得种小麦的先后顺序,从犁地翻土松土开始,然后就是洒下小麦种,洒完小麦的种子之后,还要用石碾把撒好麦种的地面再进行压实一些。
当时我家里养了一头母牛,并且都已经养了五六年,基本上都通人性了,能听懂简单的人类的语言。我记得有一次下地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它自己拉着牛车直接从离家六七公里的田地里回家了。
到了夏天收割小麦的时候,因为我小的时候(年)农村的自动联合收割机还是非常罕见的,所以90年代的农村都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在麦地里挥舞拿着镰刀割地里的麦子,然后把割好的麦子打成捆,然后在往家里用牛车拉回去。
小麦快成熟前的一个月左右,家家户户都需要在自家的院子里提前砸好麦场,小麦收割完拉回来之后,就需要用打麦机器,把麦粒和麦秆分离,然后把麦秸秆堆到一边,把小麦统一放到提前在地面铺好的塑料布上,然后把刚打下来的麦粒铺成薄厚在10~20cm,在阳光下进行晒干。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笑话: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大学毕业之后的大学生,下基层工作的时候,途径种着绿油油的小麦地,指着地里的小麦就问农民,你们种这么多的韭菜,吃的完吗?农民们听了之后回答到:那不是韭菜,而是麦苗,哈哈!
我的家乡种植的玉米普遍也都是种植两季,主要就是种春玉米和夏玉米。
玉米分为: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春播玉米,一般在秋季7-8月份成熟收获;夏播玉米,一般在秋季,9-10月份可收割。
因为北方气候环境比较寒冷,玉米的种植播种的时间多在4月的下旬到5月的上旬,此时的气候比较温暖,等到8月份就能收获。
而秋季播种时间最迟不能超过7月的中旬,在7月中旬之前,等到10月的中下旬即可收获。
我记得小时候,一般都是在地里的小麦快熟之前,往麦隆上播种玉米种子。这样等到收割小麦的时候,玉米苗都长到20cm左右了,这个时候也可以发现地里有没有断苗的地方,然后就可以把另外的地方多长出来玉米苗,给移栽过来。
在玉米的成长期间,我在放暑假的时候,还要定期地去地里拔野草,施肥,拔草的时候经常是我一个人去,施肥和浇水的时候就是跟着我爸一起去。那时候正值夏天,庄稼地里普遍都得特别的闷热。
90年代收玉米的联合收割机,一样是个稀罕物件,在农村根本就见不到。所以当年等到地里的玉米熟了之后,我一样还是要跟着家里大人去地里掰玉米。
到了玉米地之后,先是用手把玉米一个个的从秸秆掰下来,然后间隔五六米扔成一个个的玉米堆,最后用拖拉机把玉米都装上车来回家,摆到墙头上和房顶上进行晾晒。
至于地里的秸秆,就直接用镰刀放倒在地里晾晒,等到快干了的时候,打成捆放到地里或者拉回家。
其实在种植小麦和种植玉米期间在天气上都有忌讳。种小麦,最怕小麦块成熟的前一两个月总下雨,以及收割完小麦需要晾晒的时候连着几天下雨。因为小麦在成熟之前的一两个月喜欢艳阳高照,这样麦子熟得透,收割完拉回到家里之后也更为容易晾干!
种玉米,最怕玉米长到两米左右的时候,连着下雨刮大风。因为连着下雨会把土地给浇松散了,这个时候再加上刮大风,玉米杆就会被大风给吹倒了,如果三天之内不去地里把被风刮倒的玉米杆给扶正,那么玉米杆就会都长弯了,产量也会收到很大的影响!
中国5.6亿的农民这辈子基本上都是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种地打粮食上,辛苦劳作种着庄稼,确实是养活了很多的人,但是却唯独没有把自己养活好。
因为家家户户都是单打独斗,每家每户都是仅靠分到的那五六亩地,种地打粮食卖钱养活一家人。
实际上一年到头,把四季粮食都种满,最后抛去种地的综合成本,农民们真的挣不到多少钱,也就能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
年之后出生在农村长大的年轻人,基本就不怎么参与下地种粮食的农活了;年在农村出生的人,因为时代在发展进步,很多农民家庭都不指望着种地赚钱了,都开始自谋生路了。例如进城当起了农民工。
在农村因为种粮食不挣钱,还有很多人家都把自己家的土地承包给了别人,很多土地也都改种了经济作物,参与种粮食的年轻人就更少了。
那些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80后、90后、00后,很多人都没有去过农村,自然也就没见过真正的耕地,至于如何种粮食只要不是学习农业专业的人,那恐怕就更是一无所知了。
时至今日,我们国家依旧是个人口大国,粮食的需求量和生产压力一直都在增加。如今还在农村坚持种地的基本上还是50年和60年出生的那波农民。但是他们现在已经六七十岁了,都老了。
老一辈的农民真的是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难以磨灭的贡献,农民这个职业在行里,理应算的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足轻重的行业!广大农民的处境更应该得到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