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别不关心,这关系我们的口粮
TUhjnbcbe - 2023/9/6 7:51:00
308准分子激光价格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4031990437597264&wfr=spider&for=pc

一、种子行业概述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其对于农业增产增收、提升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而言,种子行业主要包括上游育种、中游制种及下游销售三个环节,随着“育繁推一体化”的提出及进一步推行,未来我国将出现越来越多的集育种、制种及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种业集团。

种子行业产业链

种子行业包括育种、繁种、加工、包衣、推广、销售等所有环节,属于农业行业的上游产业,位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起点,因此种子行业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上游行业。

种子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是种植业,种植户是种子的最终购买者和使用者。种子行业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种植业的整体市场规模。而种植业的市场规模,一方面取决于粮食的需求量,另一方面取决于该种植品种的盈利能力,同时种植业受国家*策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由于单位种植面积的用种量基本稳定,因此农户对于种子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种子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弱,因而对于种子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优质的种子公司生产出的具有优良特性的种子,比如高产、抗倒伏、抗病、易机收等优点,会对整个种子市场产生一定的引领作用,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子的市场价格。

二、我国种业发展历程

我国种业行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自留种时期(年—年)

这一时期,国家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选种活动,培育出的品种就地繁殖、就地推广,在农村实行家家种田、户户留种。但该种方式只适用于生产水平很低的状况,由于户户留种,因而会发生邻里串换,种子混杂,以及由于灾害造成的良种退化,因此单位面积产量很难大幅度提高。

2、初始育种时期(年—年)

这一时期,在农业较发达的地方,开始出现事业性质的种子站,并逐步形成科研院所、县原种站和县种子站“三结合”的种子服务体系。许多地方推广实行了“三有三统一”的措施,即生产大队要有一个种子基地,有一支种子队伍,有一个种子仓库,统一繁殖、统一保管和统一供种,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这些措施既有利于充分发挥集团的力量,又保证了种子队伍专业化,统一繁殖、保管和供种,防止了种子混杂退化,减少了种子用种量。但我国种子生产、加工、储运方面的装备与设施基本上还是空白,种子生产体系还处于形成阶段。

3、工业化生产孵化期(年—年)

这一时期,国家开始逐步组织建立种子生产基地,种子生产逐渐集中,地方县级种子站承担了大多数种子供应的任务。同时,这一阶段我国开始逐步引进国外先进种子加工设备,发展种子包衣技术。工业化等技术的引进,使得我国种子质量得以明显改善。

4、工业化成长初期及市场化经营阶段(年以后)

自年《种子法》实施以来,各类种子企业纷纷自主研发或从科研院所购买种子品种经营权,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开始进入种子行业,育种技术快速发展,种子质量大幅提高,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行业发展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及市场化经营阶段。年后,众多种子企业纷纷迈入自主研发的道路,种子产业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随着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的出台,种子企业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地位得以明确,种子行业的准入门槛大幅提高,我国种业迎来高速发展期。

三、我国种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种子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产业体系逐步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新品种培育推广速度加快,种子质量显著提高。年我国种子市值达1,亿元,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年-年,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值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

其中,年全国各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值情况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

目前,我国种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征:

1、种业发展体系不断完善,*策监管逐步加强

年,新《种子法》的修订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种业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同时随着《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的颁布,我国种业正式执行生产、经营许可“两证合一”,以“简*放权、放管结合”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年农业部联合全国人大,开展相关省执法检查,组织各地开展种子企业督查、春秋季市场检查和生产基地检查等行动,重点抽查有违纪记录的生产经营主体和问题品种,建立省际联查联打工作机制,加大对省际交接区域未审先推、制假售假、无证生产经营等问题的检查力度。随着稽查力度的加大,种子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套牌侵权行为明显减少,从而使得广大农民、品种权人和守法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2、国家大力支持,种子企业实力持续增强

国家加大种子管理服务机构、种子管理服务队伍建设,以及种子管理体系的经费投入。截至年年底,全国省、地、县三级种子管理服务机构数量为2,家。其中省级36家、地级家、县级2,家。湖南、广东成立种子管理处;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广西和贵州省级种子管理机构为参考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59家地级、家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实现了参考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年种子管理体系经费总额为42.36亿元,其中财*支持39.33亿元,包括财*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等各项财*资金,同比增长8.85%。年-年全国种子管理体系获得财*支持总额及其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

近年来,我国种子企业的总资产与净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年底分别达到2,亿元、1,亿元。截至年底,总资产超过5亿元的企业增加5家,达到58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22家。年度,销售额超过1亿元企业达到家,销售利润超过5千万元企业达到18家。年度,行业净利润总额69亿元。近5年行业利润累计达到多亿元,为行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行业创新加速,自主研发能力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自年《种子法》颁布后,我国种业及种子公司逐步走上了自主研发育种,集“育、繁、推”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道路。年种子企业科研总投入为42.33亿元,同比提高2.76亿元,占种子企业商品种子销售额(.98亿元)的7.90%。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大,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申请、授权数量以及通过审定的品种数量不断上升。截至年底,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总量累计达到26,件,授权总量达到11,件。年-年,品种权申请和授权量变动情况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

年,通过国家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个,同比增长个,其中水稻个,玉米个,小麦77个,棉花6个,大豆35个。通过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2,个,同比增加个,其中水稻个,玉米1,个,小麦个,棉花92个,大豆个。我国种子行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4、收购兼并持续,行业集中度提升

收购兼并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方式之一,近年来在种子行业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兼并收购,种子行业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资源重新进行了整合,市场秩序再次得到了规范。年以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0年)》等指导意见与规划,提高种子企业设立门槛、加强种子市场监管,重点支持具有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年国际种业市场和国内种业市场均掀起了并购的浪潮。中国化工以亿美元收购先正达,创中企海外收购单笔最高金额;隆平高科与基金合作以11亿美元收购陶氏益农巴西玉米种子业务,进入全球种业十强。国内市场方面,年发生公开披露的种业投资事件22起、并购事件15起,交易总金额分别为29.66亿元、16.49亿元。-年国内市场公开披露的种业并购事件数量及金额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

截至年年底,全国持有效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为5,家,相比年的8,家,行业整体企业种子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5、机械加工水平提升,质量控制体系完善

70年代初期,我国正式开始研发种子的加工机械技术,从最初的仿制到自主研发,我国种业的加工机械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道路。年,国家科技部农村科技司组织专家对种子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及研究。目前,我国已突破了种子加工装备工程化系列的关键技术,完成了适合多种类型种子清选和干燥等设备的研究。到年末,我国规模以上种子企业建设的种子加工设施设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玉米种子加工领域,通过集成创新研发了1,吨/批、1,吨/批、1,吨/批的系列化、规模化、模块化玉米果穗烘干室,建成了处理能力为10-15吨/小时的系列大型规模化种子精选加工成套设备,玉米种子发芽率达到92%以上。年,绝大多数种子企业规范了种子标签,按照规定标注了信息代码,并且通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别不关心,这关系我们的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