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育好一粒种守护中国粮专访西北农林科技大
TUhjnbcbe - 2023/8/3 20:56:00

引子: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仓廪充实、餐桌丰富,种业安全是基础。今年2月21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

4月25日,阴雨不断。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大楼内,小麦育种专家吉万全难得有时间坐在办公室内处理一些平时顾不上处理的工作。最近,他正忙着全国各地小麦品种观摩会的相关事宜。在他的办公室内,常年摆放着几个装满麦粒的小瓶子,上面标注着“西农”“西农”“西农”……

“这些都是我们团队培育的小麦品种。”吉万全介绍。

Δ吉万全教授

事实上,一个品种从选育开始,到审定,再到进入生产,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其中“西农”的“孕育”过程更为艰难。

从年杂交组合,到年通过省审,再到年通过国审,为“孕育”出“西农”,吉万全及其团队在13年的时间内,每年都有多天奔波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5个省的60多个试验点。

年,由吉万全领衔的团队培育出的“西农”小麦良种,获得技术转让费万元,创下了陕西省小麦新品种转让费之最。

一粒好种子有多重要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此后召开的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做出相关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保障粮食和食物安全,必须从良种方面挖掘潜力。

近期,因雨水增多、气温适宜等因素的影响,非常适宜小麦条锈病、赤霉病侵染、危害和流行。前段时间,农业农村部发了紧急通知:全国条锈病已发生万亩,涉及10省份,现在正是防控关键期。

Δ吉万全教授介绍“西农”

做好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除了做好“一喷三防”等统防统治工作外,有一个抗性强的小麦品种也至关重要。“西农对于小麦条锈病有很好的抗性,这是在现在和之前的试验示范过程中得到印证的。”吉万全说道,“西农”可谓“身经百战”,它历经了年小麦赤霉病、年小麦条锈病及年的倒春寒,表现出优良的高抗病性,从众多小麦品种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西农”由吉万全教授和他的团队,采用远缘杂交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方法,于年选育而成,年9月参加国家小麦新品种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年5月,该品种顺利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西农”已推广到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发展势头强劲。

吉万全教授介绍,“西农”有3个显著优点:

一是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强筋标准,生产出的面粉品质好,口感好;

二是综合抗性好,高抗条锈病、赤霉病、抗逆性好(抗倒春寒)、节水性好、抗倒性好;

三是适应性强,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地区、江苏省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晚茬种植,在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较重的区域更能发挥其优势。

四是产量较高,亩穗数40万穗,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6克,籽粒饱满度好亩产—公斤。

目前,“西农”将有望成为引领陕西省乃至黄淮地区优质小麦转型升级更新换代主导品种。

育好中国种种好中国粮

对于农业而言,种子是“农业之母”,对国家而言,种子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筹码,要像重视芯片一样重视育种。

“目前,我国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做到了完全自给,并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玉米、大豆等品种和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吉万全介绍,“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增加国有品种的研发力度。研发目标既要瞄准产量,也要瞄准品质,提高新品种的防虫抗灾等特性。”

“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对粮食要求‘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这也促使种子研发技术不断提升。”吉万全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搞小麦育种,主要看产量和抗病抗倒伏,现在都追求优质和健康,近几年不断改进的彩色小麦,微量元素、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很受老百姓欢迎。

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健康”,小麦品种选育也在与时俱进。吉万全告诉记者。未来,小麦育种方向将从首选产量到综合考量优质、抗旱、抗寒、抗病等综合性状、再到开发多样化、功能性小麦。

“首先,育种的首要目标仍是高产、稳产,这里的高产和稳产是资源节约前提下的高产稳产,即运用现代农技和设施,在节水、节肥、无污染的前提下实现品种高产稳产,保证粮食供给;其次,要实现品种高品质和高抗性,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水平;再次,为满足特殊需求培育出的功能性小麦,如彩色小麦、糯小麦等。”吉万全说,“这也是我们以后育种的指导和方向。”

30多年的坚守,吉万全与他的育种团队通过小麦与草的远缘杂交,至今已培育出11个小麦新品种,其中有“西农”等国审品种5个,“西农”等省审品种6个,累计推广面积多万亩,为我国小麦新品种研发以及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国产种子,逐渐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我们国家的小麦育种技术,与国际相比,已经从跟跑、并跑发展到现在有些领域占据领跑位置,我们研制的种子在气候条件相似的中亚地区国家很有竞争力。我相信,我们的小麦育种技术终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那一天。”吉万全说。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胡小卫

1
查看完整版本: 育好一粒种守护中国粮专访西北农林科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