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王风林摄影高家辉视频黄玉凯
发展社员多户、带动10余户脱贫、让每公顷土地增收多元……12月8日上午,赵中锋正在用一连串的数字汇总当年的工作。这位新晋的市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对记者的到来颇为意外,比起在镜头前回溯过往成绩,他更喜欢和他的“老伙计”农机一起,给予农民实实在在的帮助。“以前要把玉米棒收到家里去晾晒、脱粒,现在直接在地里就能出粒了,太方便了。”“用了改进的农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让家家户户省事又省心。”相较于赵中锋的自谦,平原县前曹镇村民的交口称赞,更直观地展现了这位“土专家”的成绩。以他近期改装的玉米籽粒收获机为例,新农机实现了玉米直收,免去了晾晒与脱粒的环节,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
在从事农机工作的二十七年中,赵中锋还研发了玉米免耕多层施肥精量播种机,引入了多功能一体式小麦播种机,为附近农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只有中专文化程度的赵中锋来说,进行农机研发、改装并非易事,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他常常一口气工作五六个小时,除了吃饭休息,一整天都泡在工作间里。每款农机驶入田地前,都经过无数次的设计模拟、试错修正。
在对农机进行迭代升级的同时,赵中锋也在为农产品销路而努力,他深知,只有让农民获得可观的收入,农业发展才能有活力。于是,赵中锋暂时收起了图纸与工具,做起了农民的“经纪人”,往返于各大企业,推销着各类优质品种。他首先牵头食品配料公司签订供货合同,又与种植大户、合作社签订种植、回收合同,使得农产品可以直通市场,农民也有了更高的收益。
采访中,赵中锋的电话响个不停,除了解答当地农户的咨询外,他也在跟全国维修同行交流。二十多年来,他几乎每天都是如此忙碌。赵中锋说不清自己有多少个节假日、公休日,是在工作中度过的;数不清带过多少新手,将多少门外汉培养成业务能手;但他说得清农机怎样改良优化,数得清农户如何降本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