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后,气温升高,小麦病虫害越来越多,小麦黄叶和死苗也越来越多。从病害来看,小麦幼苗主要包括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全蚀病和锈病。接下来,我将谈谈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一、小麦纹枯病
纹枯病在小麦中发生频率较高,并可能发生在小麦的各个生长阶段。小麦苗期感染后,病苗死亡,胚芽鞘变黑,小麦3-4叶尖胚芽鞘出现热点,胚芽杆也出现烂杆,湿度高时出现白色菌丝体。
纹枯病小麦也容易倒伏。春季拔节返青温度升高,病原菌侵染速度加快,纹枯病发展速度加快。建议采用三唑类杀菌剂防治,戊唑醇、六唑、苯氮唑酯、硫脲防治,建议不要过量施用氮肥。喷施农药时添加磷钾源库有利于提高小麦的抗it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二、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地下根和茎部。严重时,叶子会枯萎,根也会腐烂。随着根的腐烂,地上部分也会枯萎死亡。
根腐病与气候和耕作方式有关,也与过量施用氮肥有关。建议用苯醚甲环唑拌种,病情严重时,建议用恶二唑防治。
三、小麦基腐病
小麦基腐病多发生在苗期,在返青期发展迅速。病斑形成于茎基节之间。病情严重时,小麦就会死亡。当湿度较高时,会出现白色的模子层。基腐病的发生也与氮肥的施用有关。冬季没有冬季灌溉,也可能影响疾病的发生。喷施农药时添加磷钾源库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建议采用包衣的方法防止小麦基腐病的发生,减少返青后的发病率。
四、小麦全蚀病
全蚀病是一种根病。幼苗感染这种疾病后,根部变黑。在严重的情况下,根会变黑。苗期叶片变黑,形成“黑脚”症状。小麦全蚀后期防治效果较差,建议采用覆膜防治。锈病不是小麦的常见病。建议与其他疾病一起控制。
五、小麦锈病
冬小麦发生较早,冬季气温较高时发生较多,氮肥施用过多时发生较多。在过去的几年里,小麦锈病非常严重。因此,在小麦锈病中常用的三唑类杀菌剂,如苯唑嘧菌酯、环唑唑、戊唑醇等,效果显著。如果抗性严重,可采用适当的药物轮换,减少病害的传播,小麦锈病在各个时期都有发生,且及时防治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