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靠谱吗?夏至下雨有啥说法?
文
邻小舒(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今天是6月21日,也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夏至。夏至也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日子,这也是太阳向北行走的极限,至此之后,太阳开始“返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白天的时间一天比一天短。因此古代农民将这种现象总结出一句俗语:“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既然是夏至,也就意味着天气也是越来越热,在农村其实还有这样一句俗语“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靠谱吗?夏至下雨有啥说法吗?答案其实并不复杂!
在古代,虽然我们祖先的农耕技术非常发达,但是许多作物还是只能依靠自然生长;夏至期间,恰逢长江中下游地区梅子成熟的季节,这期间经常会出现连续阴雨,于是也被称为“梅雨”。
比如这句俗语所说“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意味着连绵的阴雨即将到来;而冬小麦的成熟季节,就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这期间农民需要观察天气及时收割小麦。
对于古时候的农民来说,既没有大型机械,又没有天气预报;只能凭借经验来收割小麦,夏至的时候如果遇上连绵阴雨,对于辛苦大半年的农民来说,“麦子坐水牢”很有可能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除此之外,如今很多人都知道:冬至要吃饺子,而夏至吃什么你知道吗?在传统的观念中,夏至其实要吃面。今天夏至,农村也有这样的俗语:“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之所以古人对于夏至吃面如此有讲究,就是因为夏至之后,白天的时间一天短一天,为了表示依依惜别之意,故而有此一说。并且“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与上文中的俗语“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是夏至,对于如今的农民来说,田间地头绝大多数的地方都可以用机械收割小麦,一旦小麦达到收获标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割完毕。并且如今天空上有我们的风云气象卫星,地面上也有我们的气象专家,对于天气的预测更加精准。
与古人“看天吃饭”相比,如今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如今条件好了,但是为了确保丰收,农民也应该及早做好准备!
(注:图片源自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