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很快要到了,这个节气的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离开,但我相信很多观众朋友可能要诉苦,说我们这里还处在酷暑之中,离秋天还有很远。
感性的体会是这样,官方也已经认定我国本轮高温现象突破了历史记录。短期内,高温天气仍将在我国大量地区持续。长期看就更悲观了,专家简直是在讲鬼故事,今年,可能会是未来十年,最凉快的一年。
持续高温对人行为的影响十分深刻,夏天,你得用更多的能源来乘凉吧,虽然这跟低碳生活的倡导恰好相反,但人热的时候,如果没有强制性要求,没几个人会想为了全球碳排放少开一会空调。那夏天高温了,冬天就能暖和一点儿少烧点儿暖气吗?答案可能正相反,酷热的影响会让入冬时间延迟,但真到了冬天,天气又可能会变得极冷,能源消耗量会大大提高。灾难已经到来,但地缘*治在持续分裂,想靠国际合作来缓解这个星球的全球变暖,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对粮食的影响,要分为内外两方面。这一夏的高温是全球性的,欧洲的高温干旱,使捷克和德国的一些河流断流并露出了河床,欧洲易北河上能看到一块年放置的“饥荒石”,上面写着来自古人的“亲切问候”:“如果看到我,就哭吧”。富裕的欧洲国家如此,长期被忽视的非洲国家,则早就爆发了饥荒,世卫组织谭德赛为自己的家乡说话,说东北非地区许多国家被干旱和饥荒蹂躏,接踵而来的,是瘟疫和死亡。数亿人口已经陷入了极端贫困。
老天爷摔人饭碗,再加上疫情以来供应链的中断,俄乌冲突,以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洒币导致的恶性通胀等因素,全球粮食价格越来越高,被推到了历史高位,联合国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2月以来,已经有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实施了粮食出口限制。
这些东西,都不是我们有能力去掌控的。只能靠自己了。
好消息是,我国虽然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进口国,但玉米小麦稻米这三种主粮,我们从外进口的量并不是特别多,比例不超过5%。也就是说,中国人要吃主粮,我们碗里的米和面,是可以自己掌控的。*府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坏消息是,气候的变化,城镇化的加快,全球化的逆转,都可能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提出重大挑战。
气候变化很好理解。就今年这持续两个多月的高温事件,已经导致超过万亩的农作物受灾,而长江流域的高温天气还在持续,旱情还在发展之中。俗话说,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秋粮作物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占了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是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各地现在应该绷紧神经,时刻监测粮食生长动态,积极防灾减灾,保住秋粮产量。
城镇化的继续深入,会让农村剩下的农民继续往城里边儿去,导致大量的农田被抛荒。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一个消息,安徽省,吉林省,全国很多地方都出台了鼓励农民进城落户的*策。
农民为啥突然成了香饽饽呢,因为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早就被过度透支了,农民,又成了房地产商和地方*府的接盘侠。而这对农民又有什么好处呢,的确,城市生活的确普遍好过农村,但把农民都弄到城市里,只会导致城市的贫富分化加剧,生出更多的城市病,让农村进一步凋敝,最终也威胁到全民的粮食安全,危害其实还有很多。我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无语。
这个酷暑,让很多人看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威胁,但前面也说了,这个残酷夏天,才只是一个开头。世界气象组织已经预警,这样的极端高温天气,未来会频繁出现,气候恶化的趋势,将至少持续到年,难以想象我们还会目睹和经历怎样的大变化和大灾难。所有人,都要做好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