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岁月都是那么温柔,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把悲伤埋藏在黑夜里!等到每一个有日出的清晨,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默龙致敬路遥先生
第一章
高加林失魂落魄回到家里,老实巴交的父母也是一筹莫展,大白天他把自己闷在屋子里,到天黑后坐在院子里抽烟,一直抽到村里都灭了灯才回屋睡觉。
担心他出事儿,德顺爷每天晚上都会来找他,给他带来地里新鲜的瓜果,“加林娃儿,这些事儿算啥?天下农民一茬人,哪里的黄土不养人,你还年轻,等你歇过这几天,你就跟我下地干活,庄稼活儿你也不手生,等过了年张罗个媳妇,生个胖小子,你娃的日子美着呢。”
德顺爷只管说,高加林只管听,到了最后对德顺爷说:“德顺爷,我没事,你忙自己的,不用天天来。”
德顺爷往青石板上磕了磕烟锅,“你娃啊,就是心气高,再高的心气咱也得接地气,我信你,你一定行,就你这钻劲儿,种庄稼也会种出花来。”
德顺爷回去睡觉了,那句话一直在高加林的脑子里转悠,对啊,就凭自己的钻劲儿,在县城里工作的经历,种庄稼也有大学问啊,还是老辈人阅历深,多么朴素的话,蕴含了这么深的道理。
想到这里,他打开灯,拿出自己的笔,在本子上写了一个工作计划,“如何提高小麦亩产?“。
村里的人都很吃惊,这日头打西边出来了。高加林一大早就出了门儿,扛着锄头,一改往日的腼腆和低迷,见谁都打招呼。
“万顺叔,一早就打猪草啊?“
“加林啊,你这也挺早的。“
“我去地里看看。“
村东头是桂英嫂子的家,张桂英在村子里外号叫“小喇叭“,消息灵通的很,她大老远看到加林往她家方向走来,端着猪食盆子装作喂猪,等着高加林过来。
“桂英嫂,喂猪呢?“
“哎哟,我当是谁呢,这不是加林吗?回来几天了,也不上家和你挺柱哥唠唠,是不是把我们都忘了?“
张桂英话里有话,加林自然听的明白,“桂英嫂,你就别取笑我了,前几天心情不好,都闷在家里,没有出门。“
“加林啊,你的事情嫂子也听说了,缘分这事儿谁也说不准,按说你折了刘立本的威风,可是苦了巧珍,这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过几天嫂子给你介绍一下我表妹,你等我一下,我去屋里给你拿下她的照片。
说完,张桂英把猪食盆子放在地上,快步去拿照片。
高加林尴尬了,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是没有心情考虑个人问题的,张桂英的好心他又无法拒绝,只有静静等着。
后面传来清脆的车铃声,“加林哥,你在这儿干啥呢?“
原来是刘巧玲,现在高加林最怕的就是面对刘家的人,他嗫嚅着说:“我我和桂英嫂说个事儿。“
“加林哥,我想参加高考,我的英语很差,我想抽空让你给我补补?“刘巧玲红着脸对高加林说,高加林猝不及防,张桂英站在门里,拿着照片迟迟没有出门,从她多年的经验判断,这刘家的三女子绝对不是补英语那么简单。
张桂英寻思着,这高加林上辈子积了什么德,让刘家女子们这么喜欢。
“哎哟,妹子,一大早上学去呀。“
“嗯,嫂子,我走了啊。”
刘巧玲像喜鹊一样骑着车子走了,高加林回过了神儿,张桂英脸上浮现出心怀叵测的笑容,“加林,你小子魅力可不小啊,我看这刘家三女子的魂儿都被你勾跑了。”
“桂英嫂,这话可不敢乱说,本来我就亏欠巧珍的,巧玲是让我给她补习英语。”
“哦,哦,我当是什么事儿呢,原来是补习英语,这是好事儿,应该的,应该的。”
张桂英把照片递给高家林,照片中的女子穿着村里时兴的碎花棉袄,背景是麦苗地,人长的圆脸,大眼睛,模样还看的过去。
“加林,你相中我这表妹没有,等闲时让你们见见面儿?”
“嫂子,这事儿再说吧,我回去和我大商量商量。”看着高加林有些犹豫,张桂英的脸顿时拉了下来,“加林呐,刘家女子再好,即使巧玲有那个意思,这女子心气可高着呐,就是她有这个意思,刘立本还不杀了你。你祸害了巧珍,他还会让你祸害巧玲?”
“桂英嫂,看你说的,我是那种人吗?我刚回村,自己往后干啥还没有想好,等我想好了,不用嫂子你说,我就来找你见面。”
听了这话,张桂英心里多少舒服些,这个原来趾高气扬的小伙子经过了这些磨难,嘴也磨的甜了。强扭的瓜不甜,张桂英语重心长的说道:“嫂子给你也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吃一堑长一智,你只要成了家,啥事都安顿住了,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这大早上的,你又给谁在掏心窝子啊。”张桂英的丈夫刘挺柱披着衣服从院子里走出来,加林从上衣口袋里掏出香烟,“挺柱哥,我嫂子给我说媒呢。”
刘挺柱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嗓门大,脾气大,人长的人高马大,是有些江湖气的仗义人,早年因为帮了一个外地打人的朋友,被关了半年。
“加林,回来有些时候了吧,也不来哥这里坐坐,你嫂子早想把她表妹介绍给你,那女子俊俏着呢,我看这回你的大鲤鱼我们是吃定了。“
路遥曾说过:“真正有功力的长篇小说不依赖情节取胜。惊心动魄的情节未必能写成惊心动魄的小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而这种才智不仅要建立在对生活极其稔熟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对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理解的基础上。”
路遥致力于在作品中表达农村青年的苦闷与奋斗,从年动笔,到年写成,14余万字写了三年,因为不太满意他几经删改,高加林这个角色,注入了路遥太多的个人情感。他曾说:“细细想想,迄今为止,我一生中度过最美好的日子,是写《人生》初稿的二十多天。”那时候的路遥,面对他写作的人生,也是意气风发。
《人生》所呈现给读者的,就是这样一幅独具风采的当代农村世态长卷,它无需惊心动魄的情节来震撼人心,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去拯救世界,而是以生活中最质朴的美来给予我们最深刻的思考和最原始的感动。
当现实的残酷与时代的脉搏交织,当小人物的命运与大时代的力量去抗衡,那种动人是最真切的,或许正如路遥在《人生》中告诉我们的那样: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
这本书于年入选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可能我们看完了
《人生》,
同样像马云当初看完时那般备受鼓舞、心潮澎湃,但是最终无法成为像他一样掌控命运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像
《人生》
中的高加林,化苦难为动力,在人生每一个艰难的时刻,有向前走一步的勇气。无力改变人生,就学会与生活和解。
读书是对自己最好的文化投资,相遇一本好书,就是遇到更好的自己。《人生》推荐给爱读书的你。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了解书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