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堃
编辑:贝川
视觉:天悦
这是一篇迟到的探月故事。我应征「故事猎人」是在年12月,已经约好了访校的时间,但始料未及,疫情又起,我的探访和很多人的新年计划一样,搁浅了。
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从气候到环境,从经济民生到*治秩序,一系列剧烈而令人忧心的变化在国际新闻里出现,而对于「抗疫」之战暂告胜利、「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来说,也要应对国际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44年前,中国恢复高考,同时也恢复了社会精英再生产的最基本机制。几年以后,留学潮兴起,一直延续至21世纪初,同样延续的是这样一种智力和文化上的自我认知:如果我能出国留学,就兼具了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了解,成为多元文化背景的、精英之精英。
但这种认知不断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被挑战和怀疑。
「我到了美国之后,开始意识和思考『身份』这个话题。我常常不明白日常聊天里美国人玩笑的笑点在哪里。反过来,别人问我一些关于中国的问题,我也答不上来。除开语词汇量不够,也是对中国的文化不够理解。」探月的内部组织发展顾问珺泽,在一家串串店里,一边嚼着土豆,一边告诉我。
「我本科时有一门『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必修课,教授非常好,但我没有好好上。那会儿眼界和见识太低,觉得都21世纪了,学这些没有什么人念的书有什么用?到了美国发现,我在哈佛东亚研究院读博士的美国朋友,案头研究的参考书是中华书局古文版本的二十四史;瑜伽老师跟我聊佛法、禅宗与修行,引经据典,说起来头头是道。
而我身为一个中国人却什么都不了解,没办法输出和对话,感觉很羞愧。我是谁?我凭什么而立身?那时候我就觉得,我要『往回走』:一方面是物理空间上的『回国』,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回归』」。所以,珺泽在探月的的另一个身份是施行老师「中国文化史入门」课的助教。
「中国文化史入门」是探月的荣誉课程之一,与西方哲学、自我认知和系统思维一起,力图构建学习者的认知基础和底层逻辑。这四门必修课如同屋之四柱,支撑学习者在变化的世界中做到不迷失而有自信。课程导师施行老师,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东海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从幼儿园到大学生,我全部都教过。我一直在做的事情,是古文教育,传统经学的教育,这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因为疫情,我视频连线了还滞留台湾的施老师,镜头里的他面容清癯,声音沉静而有力,背后整面墙都是书,大部分是中国文化典籍,它们形成了某种气场,跟他颔首呼应。施老师担任过台中道禾实验小学人文课程组召集人、道禾实验国中文学教师暨创校校长,他把他做创新教育、传统文化课程设计的经验迁移到大陆,也担任黄山晨山学校国学教师暨中文学部主任,以及杭州里仁学校顾问。施行老师自己就是个有趣的人,他学习过戏剧、武术,喜欢徐浩峰,还拜过山东的北派拳师。这也许是他不怒自威的一个原因。他远程给学生上课,孩子们围坐在茶室的硬木桌椅上,施老师在大屏幕里也正襟危坐。我旁观的两节课,一次是讨论「史记?周本纪」,一次是讨论「三礼」。讨论的题目包括「汤、武革命有什么不同?」「制礼作乐的乐到底好不好听?」等,在我一个大学老师看来,这些题目既涉及对基本历史常识的理解,又涉及比较、分析、评价、判断等高阶认知目标。学生们需要提交的文本有小组讨论稿、小组讨论复盘总结稿、辩论会发言稿、辩论会正反方互相补充意见书等。每一项写作任务都不轻松。他们需要查找大量的原始资料,比较各种不同版本的注疏,还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提供依据。一个小组解读「武王伐纣」的报告引用了毫不相关的「中国军事文化大辞典」,还有一个美国人写的「中国上古史实揭秘」(书名就很可疑),施老师生气了,他一字一顿地说:「我跟你讲啊,你这样子不可以。」教室里暂时安静了下来。施老师接着讲课,他自己好像回到古代世界中,学生们放松下来,有一个男孩子从凳子挪到蒲团上,席地盘腿而坐。讨论课的时间过得很快,小组之间的相互质询只进行了两轮,就下课了。我观察到,在探月的课堂上,犯错和冲突都是被允许、被接纳的,每个学习者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突破原有的知识边界,但在心理边界上,导师和教练都会设置有弹性的「安全绳」,就像拳击台的围栏一样,保护他们的稳定。「对于中学生来说,读上古的文本是有些难度的,但这是他们必须要做的,作为中国人,他们必须知道自己在文化上是『从哪来的』。『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他们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就要从战争与祭祀开始」。即使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并不令人满意,施老师仍然坚持他布置的阅读材料的原始性与经典性。「左传」、三礼等内容,即使是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也要经过古代汉语和训诂的专业训练,才能略知一二,中学生真的能够通过读书报告、小组讨论领略到这些典籍的要义吗?「这要看你如何界定『要义』的『要』了。」施老师这样回答我的疑问。「礼的本质,是人性、人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界定,是人与人互动的行为规范。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欲,礼的作用,就是既满足人的基本、合理的欲望,又要节制它,一方面不引起别人的反感,另一方面还要和别人的欲望相调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发乎情止乎礼』都是这个意思。这是做人基本的修为,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刚好要确立这个意识,那么我们就要追根溯源,回到周公如何制礼作乐,如何确定我们中国人的道德和行为标准。」九年级学生Angel,是「中国文化入门」这门课的铁粉。她一开始很担心自己程度不够,听不懂,一度想要退课,是教练一直鼓励她试一试,她慢慢坚持下来,结果越来越得到乐趣。我想从她身上了解更多「探月人的奥秘」,所以跟她约了「伴学一日」。「老师,我已经在探月教学楼门口了。」手机上收到这条信息,就看见一个姑娘,背着书包摇晃着向我跑来。小麦色的皮肤,一笑一口白牙,身上有热爱运动的人特有的律动感。Angel,探月九年级学生。七八年级曾在人大附中读书——那已经是九年制公立学校的「宇宙中心」了。按照我们之前的约定,这一天,我是她的学伴,她的小尾巴,她上什么课我上什么课,她走到哪我跟到哪。第一节课是西方人文(WesternHumanities)。老师Michelle的头发很随便地用皮筋圈了一下,发尾翘着。她笑眯眯地,聊天一样地讲着,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与小组同伴讨论,偶尔回应。有一个男生「溜边」坐在窗户下方,低头打字。他靠墙的一句话吸引了我「Howdoyouchangethesystemfromwithinthesystemwhenyouarethesystem?」这是探月人在追问的吗?或者,是替所有关心教育的人发出的疑问吗?Michelle的话把我走神的思绪拉回了课堂,她邀请学习者参与一期在喜马拉雅发布的音频节目,一个10分钟左右的音频,就跟一个英文单词死磕,刨根问底儿追溯词源。「这是个好玩儿的事儿,学生们可能会从写脚本开始,思考的毛线团就滚动起来了。」我又看见教室墙上的另一句话:「你什么情况下你想学习/不想学习?」对于前者,学生们的回答是:「当我对某些东西感到好奇,当我想要创造一些东西,当我感受到某些事物的美——我就想学习。」对于后者,回答则是:「当我被迫做某些任务,当我不得不准备考试,当我觉得除了学分我什么也得不到——我就不想学习了。」设想一下,学校就像一家店铺,学生们都是天然的营养学家和美食家,他们推开店门,好奇地问:「你好,请问有什么好吃的?」营业员则傲慢地回答:「我们只有压缩饼干。」——这场景令人不忍直视,可是这几乎每天都在学校里发生着。探月显然与此不同。Angel告诉我,「我最喜欢探月的部分,是各种课程的作业。我给你看看我的作业吧。」她兴奋地打开电脑说着,「这是我的一份读书报告,老师要求我们用一本书完成一次出国旅行,用一个本土作者的书,了解世界上的一个国家。作业要求我们有不同的资料来源。」作业纸上,她列出了亚马逊网站上排名前五的德国畅销书,列出了年度德国国家图书奖的入围名单网址,列出了专门研究德国的学术著作,还有博客链接、她和一位德国青年的书面访谈。「我对德国感兴趣,我需要找一本德国人写的书,能让我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德国。这个书怎么找呢?我先找到一个德国人的博客,上面列出了她所在学校要求的必读书目,这些书并非都是德国人写的,而且量很大,很难选择。博客的信息来源也没法确认真假。然后,我又找了案头类研究资料,从知网上找一些关于德国研究的专题论文,然后发现了一本专门期刊『德国研究』,其中一期讲德国哲学与文化,在讲文化的部分里我找到了作者刘立群推荐的一本书『德国的浩劫』,然后我又搜索刘立群,发现他是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的研究员,他的每篇论文都有人引用,下载量也很多。这说明他是德国研究方面比较权威的专家。接着我找了我妈妈朋友的儿子,一个20岁出头的德国青年,给我推荐了他初中那会儿最爱看的德国文学作品。不过因为每个?的文学品味和偏好都不一样,很难以此来定义整个德国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个人访谈有强烈的个人倾向和主观判断,不适合拿来作研究论据,但可以让我以最贴近当下和现实的德国人视角去了解他们的阅读状况。」▲「德国的浩劫」及其作者弗里德里希·迈内克我听得目瞪口呆,这个九年级学生,通过认真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学阶段基本学术训练的小型模拟。信息检索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评价能力等高阶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展现。「我还给德国大使馆写了一封信,介绍我做的工作,寻求帮助和建议。不过没收到回信。」Angel笑着耸耸肩,我能听出来,她其实不在乎,在做任务过程中她获得的自我效能感、智力成就感和社交乐趣,已经让她很满足了。跟她上的第二节课,是数学。导师曹竹飞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1哥」。他在教室后面的墙上贴了几张海报纸,命名为「解忧数学及学习的杂货店」,有认真提问数学题的,也有提玄学问题:「心,是什么?」Angel告诉我,他们上个学期做了一个数学任务,就是计算教学楼顶的面积,是否能够作为玩飞盘的场地、安全性如何。她在数学课上的另外一项任务,是用统计学的方法,帮助贫困地区小学图书馆整理图书目录,建立数据库。探月以组织的形式参与了很多公益项目,学生们作为探月人,与老师「并肩战斗」,已经有了不少做公益的经验。接下来是物理课,Angel坐在了第一排,明显兴奋起来。她说,她喜欢天文宇宙,这些「很遥远的世界」。老师的问题是关于喝茶的,「有一壶90℃的茶水,如果我想喝冰茶,用冰块给茶水降温,该多少冰块、在多少分钟内可以把茶水降至0℃?」但是很快话题就转移到「宇宙为什么要有生命?生命给宇宙带来什么?」生命以负熵为食,这是一个最近在科学界很火的话题。我特意查了网上的资料,大致是说,宇宙内部需要生命来把能量平均分配,或者分散。如果宇宙是上帝的铅笔画,生命就是他的橡皮擦——这就接近于玄学了。在探月的课堂上,学习都是从一个具体的日常场景开始发生,但这个问题如何拓展它的边界,它如何对知识内容追根溯源,并上升到抽象的哲学思辨,就是学习者探索的空间。如果把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比作一棵树的话,那么溯源是「根之愈深」,学习的结果则是「叶之愈茂」。因为下午第一节课时施行老师的课,Angel要发言,她紧张地准备,所以我们午饭选择了园区的咖啡厅简餐。一边挖着老板自制的「春日限定樱花蛋糕」,Angel一边谈起她在公立校的感受。
「我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我的成绩一直挺好的,但我不知道我是谁,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老师试图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一个模子,一个样子。我不想成为那样的流水线罐头。」我问她,是否想象过自己十年以后的样子。「十年以后,我25岁……我不知道。可能我在NASA做工程师,可能我什么也不干,穷游世界。」「跟我原来学校的同学相比,我也有很多焦虑。他们学了很多东西,八年级就把十年级的理科课程内容都学完了。」「但是,你在探月学到的东西、做的事情,也是那些同学不会的呀。」她笑了,表情放松下来。每个正在学习和成长的孩子,都在某种程度上被迫「内卷」,经历各种被比较和评判。而探月的学习者,在他们的学习任务和学习体验里,不断汲取心智与人格的营养,酝酿着对抗「内卷」的底气。「这里有很多有趣的人。比如Jacob,他在二楼的墙壁上用绿色颜料做了涂鸦——拒绝形式主义,就是他觉得学校的课程设计或展示,有形式主义的成分。他就把他的不满直接地表达出来,而这种表达的勇气和自由是被学校鼓励和尊重的,后来,探月人(包括老师、学生和管理者)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开了一个『组织共建会』,做了一些改进。又比如今天上物理课的老师,他喜欢犯罪学,喜欢皮卡丘。在学习『力与速度』时候,他设计了一个谜题,假设皮卡丘被撞死了,没有目击者,让我们根据现场的痕迹、风速等来追缉凶手。还有我的同学Rose,她给自己制作了墓碑。给自己开了追悼会,想象朋友会在追悼会上说什么。她还半夜三点起来拉着自己的朋友讨论『到底什么是爱。』」一个被「什么是爱」这样的问题折磨到半夜失眠的少女,她的内心世界一定超过外界对她这个年纪的想象。好在,她还有朋友可以打电话。可以有人陪她聊。所谓青春,就是很认真地思考一些明显没有答案的问题,想要对世界的起源、对宇宙人生的本质,有一种追根溯源的冲动。如果在这个阶段,你的思考和追问被听见、被看见,被认真对待和尊重回应,那么,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否会从此不同?「你知道我们有个项目周吗?我们可以在那一周的时间里,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公益组织展览,生态农业推广,西藏景区的垃圾回收解决方案……学校有专门的经费支持,让我们吃喝玩乐,哈哈,我是说,顺便吃喝玩乐。」Angel笑得很大声。探月学习者于年2月来到丹巴围着祭坛进行敬山仪式的场景作为老师,我熟悉这种笑声,她一定经历了某种高光时刻,留下了某些满足的回忆,比如为小组贡献了一个特别棒的创意,或者完成任务后和队友分享了愉快的旅程。「我之前所受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量的积累,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装到脑子里,我感觉自己就像贪吃蛇,遇到什么吃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地吞下去。而在探月,我们更像『考古学家』,一个地层、一个地层地挖下去,把知识背后的原理,它的来龙去脉都搞清楚,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乐趣。我们曾经有一个作业,是关于定理的论证,我查了英文版的『几何原理』,用了40多页来论证。我比较擅长于做这种『知识考古』的工作,就好像我扔飞盘,我知道在某个角度用力,配合着一定的风向和风速,我就能判断它的落点——这种对力量的把控感让我觉得兴奋。」Angel不知道,她的寥寥数言,实际上是不自觉地对「自我」进行溯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在探月人看来,「诗经?蒹葭」里的「伊人」,可以是世界,是知识,是自我。我的访校感言要结束了,探月人的追溯旅程,从未结束。「完」
6月,探月将举办两场招生访校活动。
我们希望这不仅是一次校园参观,更是一场真诚的有关成长和教育的对话。我们会倾听并回应你的问题和疑惑,你会听到学习者怎么理解并成长为「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院长在创办探月学院的过程中如何克服那些「不敢试」和「做不到」,老师们在过去3年的实践、成果与思考。活动详情和报名可点击下方文章:探月的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