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星哥说农,在我们北方地区,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产物,如今即将进入小满节气,田地的麦子也进入灌浆期,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麦香阵阵沁人心脾,偶然在路边看见同村的一位老人,他正在用镰刀收割还未成熟的麦子,我问他麦子还没熟,割了干什么?老人笑呵呵的说,你不知道,儿媳妇喜欢吃青麦仁,她说市里一斤卖到9元,咱家里多的是,也能给他们省点钱。
一语惊醒梦中人,这青麦仁竟然可以卖到9元一斤,而且是青麦仁,目前小麦成熟后,亩产最多也就斤,按照小麦最高价格1.3元/斤,每亩也就元,抛却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收割等,一亩地最后也就落个五六百元,但是青麦仁亩产至少可以达斤,这样一亩地至少可以卖到1.6万元,难道不香吗?
记得小时候,喜欢在小麦有芒的时期,掐掉麦穗头放在裤脚里,追着跑的时候可以蹿到裤腰,玩厌烦了,就可以在地上生堆火,把麦穗放到火头上燎,一会儿就会劈哩叭啦,麦芒烧净,麦穗变黑,但一阵清香扑鼻而来,用手搓点麦壳,肉溜溜的麦粒放到嘴里可香了,有时等不及,直接把青麦仁剥出来,带着麦仁的浆汁吃进肚子里,甘甜爽口。
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追求,青麦仁作为有机绿色食品吸引了众多城市人,青麦仁就是已经饱满但还未完全成熟的小麦粒,它色泽碧绿,味道清新爽口,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叶绿素和膳食纤维,有帮助人体消化、降低血糖的功能,无论煮粥、煲汤还是爆炒,都是健康的绿色保健食品。
这样说来,是不是可以完全推广呢,可有人就说了,这青麦仁不能储藏,也不能磨成面粉,售卖青麦仁就是不珍惜粮食,可是农民种地难道不是一种商业化活动吗?难道自己种的粮食,自己还不能做主?非得要1.3元/斤卖,而不能9元/斤提前销售,农民表示看不懂!但是真要推广,却也面临二个大问题。
一、销售渠道
青麦仁虽然一斤九元,可是农民生产出来卖给谁呢?在农村本地,大家都有,根本卖不动,销售给城里人,估计他们也就是尝尝鲜,少量的青麦仁估计他们会争相购买,而一旦大量供应,肯定降价都卖不动,没有销售渠道,如何才能赚钱?
二、缺乏加工技术及设备
青麦仁一旦剥离麦壳,很容易脱水皲皱,尤其小满节气后,气温上升快,跟容易发霉变质,倘若当天销售不完,第二天基本就失去食用价值,虽然可以通过加工设备或保鲜技术来提高它的保质期及价格,但这恰是农民的软肋,所以也无法推广。
综上,一斤小麦竟然可以卖9元,亩产超万元,这种模式不是不行,只是农民缺少必备的保鲜技术与加工设备,想推广还是十分困难的,你们怎么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