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鼓励和支持长期发展农业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尤其是当前世界面临着粮食危机的情况下,研究农业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因为发展农业受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方面的具体因素都有哪些。
一、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
1、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壤能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土壤的肥力、酸碱度、厚度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对农业生产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土壤适宜不同的农作物生长。
例如:
我国南方多为铁铝性土壤,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较差,适合种植水稻、玉米、莲藕、油菜、马铃薯、花生等;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多为黄土,土质疏松,质地比较粘重,肥力较好,适合种植小麦、大豆、高粱、棉花、亚麻、向日葵、甘薯等;
东北平原地区多为黑土和黑钙土,腐殖质含量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十分肥沃,适合种植小麦、水稻、甜菜、大豆、玉米等。
2、地形
地形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类型、坡度和海拔上,不同的地形适合发展的农业种类不尽相同,一方面从农作物自身的适应能力来说,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对地形的要求有着严苛的标准,平原地区可以正常生长的农作物到了高海拔地区明显出现长势、产量下降的情况,甚至是不适宜种植。另一面从规模和产业化方面来说,平原地区适合种植规模化种植,山地则不适合。
例如:耕种业主要是在平原和低海拔地区开展,畜牧业则主要集中在山地和高海拔地区。
因此,地形对发展何种农业模式在一种程度上有着直接的影响。
3、气候
气候是影响农作物分布和生长的最重要因素。气候主要包含热量、光照、降水等方面,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须条件,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态势的关键因素。在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降水量丰富的地区,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和热量易于积累,因此适宜发展种植业。在热量少、日照时间短、降水短缺的地区,则适宜发展畜牧业。
二、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农业发展的类型和规模。因为农业的价值最终需要在市场上体现,也就是需求决定着价值,所以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2、交通
农产品的本质是鲜活产品,保质期一般较短,需要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迅速将农产品供应到市场上,因此交通条件的情况对农业发展类型的影响十分重要。
3、劳动力
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因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水平。
4、技术
育种技术、灌溉技术、化肥生产水平、配方技术、机械化程度、冷藏保鲜技术等在提高农业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保障,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手段。
5、*策
农业是受国家*策影响和干预程度最深的产业,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策的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的价也受到*策调控和保护。*策的影响一方面可以保护农业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稳定保护农业产业价值,还可以促进农业投资增长和农业创新发展。
总而言之,农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产业,只有充分了解了对农业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