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龙天,今天我们来聊聊食用油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选择食用油的原则。
1、看等级。食用油共分为一到四个等级。其中一级和二级食用油属于精炼食用油,这两种食用油都经过了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工艺处理,精炼程度较高,颜色较浅,色泽澄清透明,杂质较少,具有无味、低温下不易凝固的特点。
三级和四级食用油属于初炼食用油,这两种食用油只经过脱胶和脱酸等简单工艺的处理,精炼程度较低,颜色较深,色泽略显浑浊,杂质相对较多,并且带有油料本身的味道,如四级大豆油中会有比较明显的大豆味。那么应该怎样挑选呢?
一级和二级食用油烟点较高,烹饪时产生的油烟较少,比较适合油温较高的“煎炸炒”类菜肴,同时由于经过精炼,其中营养素含量较少。
三级和四级食用油烟点较低,烹饪时产生的油烟较多,比较适合油温平和的“蒸炖煮”类菜肴,由于未经过精炼,食用油中含营养素较多。
如果口味清淡,或者烹饪高温类菜肴,那一级和二级更适合一些;如果可以接受油料本身的味道,或者更看重营养成分的完整性,那三级和四级会更适合。
2、看生产日期。
大家可能在购买别的商品时会注意看生产日期,但是在购买食用油时好像很少有人注意生产日期。其实我们在购买食用油时更应该注重生产日期。新出厂的食用油较少含有自由基和其他氧化物质,也富含维生素E,如果食用油放置较长时间,不单营养素会减少,还有可能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等危害健康的细菌。所以,应尽量选择出厂时间短的、颜色比较浅的、清澈透明的食用油。
3、看特点。
豆油:豆油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约24%,多不饱和脂肪酸偏高,约占56%,维生素E含量比较高。它在高温下不稳定,不适合用来高温煎炸。
花生油: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比较合理,含有40%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36%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富含维生素E。它的热稳定性比大豆油要好,适合日常炒菜用,但不适合用来煎炸食物。
橄榄油:橄榄油的优点在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达70%以上。研究证实,多不饱和脂肪酸虽然可以降低血脂,却容易在体内引起氧化损伤,过多食用同样不利于身体健康;饱和脂肪酸不易受到氧化,但却容易引起血脂的上升。单不饱和脂肪酸则避免了两方面的不良后果,而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因而受到人们的特别重视。橄榄油可用来炒菜,也可以用来凉拌。其缺点是维生素E比较少。
茶籽油:也称茶油,其脂肪酸构成与橄榄油相似,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单不饱和脂肪酸占73%之多,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E。由于茶油的脂肪酸比例合理,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益,因而为营养学界所重视,尊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油脂。精炼茶油味道好,耐储存,耐高温,适合作为炒菜油和煎炸油使用。
葵花籽油:葵花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约为1:3.5,这一点逊色于橄榄油和茶籽油。但葵花籽油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抗氧化的绿原酸等成分,抗氧化能力较高。精炼葵花籽油适合温度不高的炖炒,但不宜单独用于煎炸食品。
玉米油:其脂肪酸组成与葵花籽油类似,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约为1:2.5,富含维生素E,还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质阿魏酸酯,它降低胆固醇的效能优于大豆油,也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玉米油可以用于炒菜,也适合用于凉拌菜。
芝麻油:也就是香油。它富含维生素E,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是1:1.2,它是唯一不经过精炼的植物油,因为其中含有浓郁的香味成分,精炼后便会失去。芝麻油在高温加热后失去香气,因而适合做凉拌菜,或在菜肴烹调完成后用来提香。
调和油:由脂肪酸比例不同的植物油脂搭配而成,可取长补短,具有良好的风味和稳定性,价格合理,适合于日常炒菜使用。
黄油:含脂肪80%以上,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0%以上,还有30%左右的单不饱和脂肪酸。黄油的热稳定性好,而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香气浓郁,是比较理想的高温烹调油脂。其中维生素E含量比较少,却含有相当多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
植物奶油:学名为“氢化植物油”,也称为“植物黄油”。它是大豆油经人工加氢制造的产品,口感和烹调效果类似黄油,脂肪酸比例也类似黄油。其中不含有胆固醇,却含有不利于健康的“反式脂肪酸”,营养价值比黄油更低,不建议经常食用。
二、怎样正确地保存和使用食用油
1、烹调油要和日常膳食相协调。
人体所需要的油脂不仅来自烹调油,还来自所吃的鱼肉蛋奶等食品和一些加工食品。因为肉类脂肪以饱和脂肪为主,所以如果吃肉较多,烹调中就应当尽量少放猪油、牛油、黄油等含饱和脂肪酸过多的油脂。如果平日以素食为主,则可以适量在烹调中使用这些油脂,保持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平衡。
2、控制油温,减少煎炸。
植物油脂性质不稳定,它们在持续高温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热氧化聚合、水解、环化等,不仅损失掉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这些营养成分,还会生成许多有害物质。无论哪一种植物油,都是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不适合高温油炸,炒菜时也应当控制油温,尽量不要让油大量冒烟,也不要长时间地油煎。大量冒烟的时候已经达到度左右,不仅导致油脂发生高温劣变,也会损失菜肴原料当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3、看烹调方式选择油脂。
如果家庭中需要制作高温爆炒菜肴,应选择热稳定性较好的油脂,可以采用橄榄油、茶油、花生油和玉米油等,或者用市场上出售的花生-玉米调和油。油炸时最好能用动物油,而且要注意控制油温,缩短煎炸时间。煎炸后的油脂要尽快用掉,不能反复煎炸和长时间存放。制作凉拌菜和炖煮菜可以选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如大豆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以充分保护和利用其中的亚油酸和维生素E。
4、油脂保存要当心。
油脂的氧化变质是一个链反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把新鲜油脂放在旧油罐中,那么新鲜油也会较快地劣变。所以,用一个大塑料瓶来反复盛装烹调油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买一大桶油然后每天打开盖子倒油也不妥当,因为这样做容易放氧气进入,加速氧化。正确的做法是用较小的有盖油杯或油瓶,过几天从大油桶中取一次油,平日放在橱柜当中,炒菜时才拿出来。小油杯和小油瓶应当定期更换。大桶油买来之后应当放在阴凉处,盖严盖子,严防空气和水分进入。
5、每天用油25克。
各种油脂在影响血脂方面的作用各不相同,然而在提供能量方面的作用是基本一致的。无论哪一种油脂,只要吃得太多,都会引起肥胖。一克脂肪含热量9千卡,相当于淀粉的两倍多,两茶勺烹调油所含的热量上相当于半小碗米饭,但是吃起来的体积却要小得多,所以经常吃油多的菜肴容易发胖。我国营养学家建议,每天吃油25克。这就要求做菜不能大量地放油,也不能经常吃煎炸食品,每餐只能有一两个炒菜,多多采用凉拌和炖煮的烹调方式。
综上所述,每种油都有自己的特点,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斟酌食用,同时,一天用油的总量是固定的,一定要合理食用,控制总量。
好来,今天就到这里,我是龙天,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