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即至,乍寒还暖。11月6日,河南大学特色小麦温县试验基地揭牌暨开播仪式,在河南省温县番田镇举行。
伴随着河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刘海富为播种机添注紫色、绿色两种颜色的麦种,彩色小麦正式在温县——这个“河南小麦平均亩产第一县”的土地生根发芽。
颜色不同营养价值不同
特色小麦泛指具有特殊用途、特殊性状、特殊色泽等特殊类型的小麦品种。例如,糯小麦,这种特色小麦不但口感好,还特别适合糖尿病人食用。近些年,“网红”彩色小麦就是特色小麦的一种类型。彩色小麦的最大特点在于,麦仁就是彩色的,不需要任何添加剂,以其制作的馒头、面条等就带有天然色彩。而且不同颜色对应的是不同的营养价值与保健价值,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在彩色小麦的培育路上,刘海富已倾注了20多年的心血。他用普通小麦与冰草、青稞、偃麦草等数十种和小麦有原始亲缘关系的野草资源远缘杂交,最终培育出五颜六色的多品种的彩色小麦来。
彩色小麦/图来自网络从育种经过来看,彩色小麦是通过选育、杂交培育出来的天然品种。通过一代种植,二代分离,后代选育,并非转基因作物。其品种普遍具有野生品种的抗旱、抗病、抗逆等特性。
此外,科研人员还对彩色小麦进行深加工,经过反复试验,开发出面粉、桃酥多种面制品。“用我这麦子做出来的面条,各种颜色,不用添加任何添加剂,让人们更健康。关键是更美味、更营养。”刘海富说,他的彩色小麦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检验鉴定,里面的成分具有很多普通小麦没有的人体需要的元素。据报道,其特色小麦品种研究,目前居于世界前列。
刘海富曾对媒体说,有澳大利亚、以色列农业专家得知他的彩麦成果后,千方百计想弄一些种子,都被他拒绝了。然而,在国内,由于刚开始彩色小麦得不到专家的认可,推广曾经难度很大。
彩麦种子/焦报图迎来转机的是,年7月,农业部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将“特殊类型小麦—彩色小麦”列入新颁发的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内容,由此揭开了我国彩色小麦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发展崭新的一页。此后,刘海富培育的两种彩色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农业部门审定。
为给力特色小麦研究创新发展,年3月河南大学成立抗逆与特色小麦工程中心。年10月10日,在开封市祥符区曲兴镇双楼村,河南大学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抗逆与特色小麦工程研究中心双楼试验基地正式揭牌。如今,刘海富率领的团队已创制了份特色小麦种质,培育出近千个色系的小麦。
彩麦走进“河南小麦亩产第一县”
此次河南大学特色小麦温县试验基地占地余亩,合作种植的小麦全部为河南大学抗逆与特色小麦工程研究中心培育的功能性非转基因小麦品种。
温县是我国优质小麦种子基地,小麦种植历来高产,享有着“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温县”的美誉。改革开放之初,当全国小麦亩产多公斤时,温县小麦已达多公斤,28年来,温县始终稳居全省小麦平均亩产第一宝座。今年温县38.7万亩小麦亩均产量.1公斤,首次突破公斤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继续领跑河南。而温县小麦不同于一般小麦,这里每年30万亩小麦田里,80%是良种。
从“数量温饱型”向“质量营养型”转变,消费者饮食需求的变革正引领农作物制种的转型升级。集营养、保健、食疗功能于一体,“能让人吃好更能吃出健康”的彩色小麦作为一种天然保健型粮食作物,无论是制种还是产业链开发,都让市场为之期待。
据悉,此次试验基地落户温县,将依托河南大学省级抗逆与特色小麦工程研究中心小麦育种的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运作,深入挖掘彩色小麦这一特色小麦农产品加工市场潜力,探索实现农户增产增收。这对于合作双方来说无疑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试种“多点开花”
事实上,不仅刘海富及团队,目前在国内推进彩色小麦培育和种植的还有很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正斌也是彩色小麦发烧友。其培育的紫色小麦紫优5号,在山东石家庄市栾城区天亮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从前年的亩扩种到去年冬播的亩。紫小麦颖壳比普通小麦包裹更紧,可以有效避免小麦吸浆虫等病虫害,今年亩产达到多斤,其价格是普通小麦的2-3倍,让种植户收益增加。
而在山西垣曲县华峰乡马村,去年冬天一些农户率先在省内规模试种了亩彩色小麦,有黑色、蓝色、白色、绿色4个品种,今年6月收获,亩产-斤左右。其彩色小麦种子由山西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培育。该团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彩色小麦,已选育出5个品种,年审定了3个品种,分别是运黑、运黑和运糯32号。目前正在各地大面积推广。
由彩麦制作的面条拥有原始色泽由于彩色小麦麦穗极具观赏性,种植田还成了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今年5月在四川大邑县安仁镇和崇州市隆兴镇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麦田中醒目的大熊猫等图案,就是由当地引进紫糯麦穗勾勒出来的。
而正是看好彩色小麦的市场前景,资本与创业也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