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入了解江苏小麦、水稻品质与产销、采收形势,发布优质产区优良品种和品质趋势,全面分析小麦、水稻等粮食市场产销对接服务需求,探讨优质优价生产和收储订单的可行性,帮助对种植大户和相关企业科学决策,实现绿色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12月22日,年度江苏稻麦品质报告与产销对接发布会在扬州举行。
本次发布会由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江苏省现代农业(小麦、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扬州大学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区域创新中心等主办,江苏(布谷鸟)种植产业发展联盟、南方小麦交易市场、先正达集团中国、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等协办,吸引了农业部门、科研院所、种粮大户、种子公司、加工企业等近人参会。
年度江苏稻麦品质报告与产销对接发布会现场
参加会议的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扬州大学张洪程教授,江苏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王龙俊研究员,扬州大学农学院院长严长杰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科研院院长姜东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朱艳教授,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PI杨洪建研究员,南方小麦交易市场总经理张春良,江苏(布谷鸟)种植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陶涛等。会议由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扬州大学农学院郭文善教授主持。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扬州大学农学院郭文善教授主持会议
扬州大学农学院院长严长杰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种植业的高质量发展,种植业的高质量发展中稻麦等粮食作物的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既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也与农业企业和规模种植大户、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一年一度的稻麦品质发布会和产销对接会如期召开,将全面深入分析我省稻麦品质与产需形势,探讨优质优价生产和收储订单的可行性。这次会议将为推进我省稻麦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稻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扬州大学农学院院长严长杰教授致辞
会议邀请小麦和水稻专家就提升江苏稻麦品质与区域发展研究信息进行发布,张洪程院士进行了点评。
江苏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王龙俊研究员做了《年度江苏小麦品质报告》,对年江苏小麦产销对接情况进行介绍。
王龙俊表示,小麦品质检测的意义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江苏优质小麦优势生产区域,以建立优质商品小麦订单生产基地;评价筛选优质小麦品种;推动优质小麦量质效协调栽培技术和标准化生产;促进优质小麦原料定向采购。《年度江苏小麦品质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年度采集和检测总样品数达到个,比去年增加了个;涉及到的品种数量达个,单个品种数达66个。取样重点面向种粮大户的大品种,其次是有关企业和研发单位的新品种,范围覆盖全省13个市的74个县(市、区),达到基本全覆盖。大品种主要包含了种植面积大和市场上热点、优质优价的品种。检测先统一在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进行近红外检测籽粒蛋白质含量、小麦粉湿面筋含量等指标,筛选出个样品,分送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有效样23个/总样23个)和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靖江,有效样个/总样个)进行实验室综合检测。今年还增加了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北京,有效样个/总样个)进行籽粒质量、面粉质量、面团特性和食品加工品质等方面的指标检测。
2、本年度江苏小麦的籽粒品质、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均略高于去年,达到中强筋品种的比例有所提高。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变幅为9.71%~20.98%,大于年度的10.2%~17.49%的变幅;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3.81%,比年度均值13.66%高,多集中在14%~14.5%。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0.28%~43.34%,大于年度的18.48%~36.5%;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29.88%,比年度平均值29.24%高,多集中在30%~31%。
3、根据小麦样品等级划分(GB—(商品)小麦标准),在个样品中,容重最低为g/L,最高g/L,主要集中在~g/L。年度小麦样品一、二等比例达97%,无等外样品,是籽粒容重品质最好的年份之一,小麦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4、综合来看,在综合检测的个小麦样品中,根据GB/T—《小麦品种品质分类》质量标准,优先采用南京农业大学近红外检测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兼顾考虑机构所检测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来分析,6项指标全部达标样品个,占49.7%,其中均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仅有5个,占比1.4%;达到中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有93个,占比25.5%;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41个,占比11.3%;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有42个,占比11.5%。其余(个,50.3%)为部分指标达到要求的其他类型小麦,达标比例与年度(47.5%)接近。
王龙俊副站长进一步分析认为,江苏的品种可以按照变异系数来分类,可分为环境迟钝型、中间型和环境敏感型。面粉企业和食品企业最想采购的是环境迟钝型的小麦,这类小麦对生产环境和生产技术不敏感、能做到品质稳定一致。但就几年监测结果来看,当前品质迟钝型品种还较少,且不是大品种。因此,未来小麦育种需要将品质稳定一致性考虑在内。
通过这几年来的分析,对江苏小麦的品质来说,区域是排在第一位的。根据对个样品近红外检测的结果分析发现,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较高值材料主要集中在里下河麦区、沿海麦区北部、淮北麦区南部;较低值材料多集中在沿江麦区东部、淮北麦区东部、太湖麦区中部、宁镇扬丘陵麦区西部。蛋白质含量方面,泰州市最高,为14.78%;镇江、盐城和淮安市籽粒蛋白质含量也比较高,超过了14%;常州、无锡、连云港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低于13%。湿面筋含量方面,泰州市最高,为31.66%;淮安、镇江、扬州、盐城、宿迁较高,均超过了30%;常州最低仅26.54%,其次为无锡26.89%。
在品种品质差异上,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的区域品质表现不尽相同。同一品种因为生产环境和生产投入的差异易导致品质差异。因此,企业采购的时候既要选品种,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