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麦种植过程中,灌浆期是决定小麦千粒重,提高产量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的小麦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以及转化的蛋白质通过同化作用转移到种子中储存起来,该阶段的管理水平直接与当年小麦的产量密切相关,因此一定要加强对灌浆期的管理。
补施氮肥、及时施入灌浆水
若4月初遇到大雨,可提高土壤的墒情,但在管理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可导致小麦生长后期出现根腐烂、早衰等问题,因此要加强保根、保叶管理,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为主。小麦进入扬花期后10-15天施入氮肥作为追肥,并在追肥的同时浇水。
及时浇入灌浆水
小麦的灌浆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对水肥有较高的需求,而灌浆期是否需要灌水以及灌水量的多少取决于天气情况以及土壤的相对含水量等因素,适时适量的灌浆水对提高小麦的产量非常有利,如果灌浆水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小麦植株的贪青晚熟或者倒伏等情况,影响小麦的增产。如果遇到降雨气候(降水量超过20mm),则降雨前一定不要灌水,以免导致小麦植株发生倒伏现象。
灌水要避免在中午温度高的时段进行,以免因高温而“避熟”小麦、提早结束灌浆期,造成小麦产量的降低,此外灌浆水不可大水漫灌,可采取小水轻浇的方式。
叶面喷肥
小麦生长进入后期时,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有所减弱,必须通过叶面补充养分。为了促使小麦叶片功能期的延长,增加叶片的光合效率,增加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减轻发生干热风危害的风险,可进行叶面喷肥,可选择0.3%磷酸二氢钾+1-2%尿素混合液。通过叶面喷肥,有助于增加小麦籽粒重量、提高品质。叶面喷肥要选择在麦田土壤墒情比较好的早晨或傍晚,且要控制合理的药肥浓度,以免叶面灼伤;收货前20d左右不宜叶面喷肥、以免降低小麦的品质。
倒伏小麦的补救
针对麦田内发生的倒伏现象,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如果小麦植株的倒伏发生在灌浆期之前,此时由于“头轻”,倒伏现象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缓解,一般都可自行恢复到直立生长的状态,如果倒伏发生在灌浆期的后期,此时小麦籽粒已经形成一定的重量,难以自行恢复到直立生长的状态,只有穗、穗下茎可以适当恢复,需要通过一定的补救措施,以增加籽粒数、提高千粒重。
如因风雨的冲刷而导致的倒伏现象,可在天晴后用竹竿轻轻在小麦茎叶上方轻轻扫动,以将上方悬挂的水珠抖落,降低小麦穗部的重量、减轻压力,可以促使小麦恢复到直立的状态,切记竹竿拨动动作要轻,不可乱打,如果倒伏严重,可用手先将小麦植株扶起来再抖落上方的雨水。
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处于灌浆的前中期时,温度逐渐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此时易出现病虫草害,可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控理念实施绿色防控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结合小麦田间发生的病虫草害类型及程度进行,当达到防治指标时针对性地选择杀虫剂、杀菌剂等进行混合防治,合理地搭配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实施“一喷多防”,以防虫、防病、防早衰。施药时要求喷施均匀,要求喷全,不漏喷、重喷,药剂要求随时配制随时喷施。
文献参考:
[1]冯淑波.小麦灌浆期管理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科技,:14.
[2]梁辰.小麦抽穗灌浆期管理措施[J].农家参谋·新村传媒,: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