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麦白穗干穗死穗的原因离不开这四种病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m.39.net/pf/a_5656376.html

点击上方快速
  

3、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形成白穗(第三个白穗)。主要是生长后期发病,病株易拔起,但不见根系腐烂,引起倒伏和形成“白穗”。感病种子胚局部或全部变褐色形成“黑胚粒”。种子表面也产生梭形或不规则形褐斑。各地均有发生。一般过早或过晚播种、田间管理粗放、田间杂草多、地下害虫危害,旱茬、瘠薄田,或遭受不良环境影响,均会不同程度地诱发该病。麦苗受冻易诱发病;抽穗后遇高温多雨或多雾天气导致叶片早枯;开花期以后遇持续高温多湿天气穗腐重,种子感病率高。根腐病往往和纹枯病、叶枯病等交织发生,加重对小麦的危害。有些发病田块可造成减产20%~30%,甚至更高。小麦根腐病易防难治,应预防为主,发现病株后及时用药治疗。

防治方法:

3.1、选育抗病品种。

3.2、加强栽培防病措施。控制苗期病害的关键是适时播种,施足基肥,及时追肥,覆土不宜过深,麦田不连作。

3.3、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戊唑醇拌种,或3%苯醚甲环唑~ml兑水ml,拌麦种50公斤。也可用种子重量0.02%(有效成分)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公斤,要严格掌握适宜的剂量,防止药害发生。

3.4、发病初期,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倍液喷雾,或5%井冈霉素水剂10克加水40公斤喷雾防治,隔7~10天再喷一次。喷药应喷匀、喷透,使药液充分浸透根、茎。或者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亩用烯唑醇等高效杀菌剂50毫升(加叶面肥)兑水4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小麦开花初期,每亩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50%多福合剂克加水喷雾,也可选用丙环唑或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加烯唑醇半量复配喷雾防治,控制叶部病害发展或防止黑胚粒形成。

4、小麦赤霉病:赤霉菌造成白穗(第四个白穗)。赤霉病原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主要病害,近年在黄淮麦区有加重趋势。穗腐:小穗或全穗,呈枯黄色,湿度大时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长一层红色霉层,小麦赤霉病病害名称由此而生。小穗发病后枯白不结实,而结实籽粒呆白、秕瘦,发芽率下降,或呈玫瑰红色。穗轴或穗梗受侵染后,形成枯白穗,病粒枯白、绉缩,胚部线紫红色。病粒能引起人、畜中*,病粒率不超过4%。 秆腐:多发生在穗部以下1-3节的叶鞘及节部,初发病时叶鞘上出现淡褐色病斑,严重时产生粉红色霉层,病节以上枯黄,形成枯白穗,病株极易从病节处断开。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如遇阴雨天气,极易引起赤霉病的发生流行。
  

4.1、喷药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以预防为主,重点是在小麦扬花期前后预防穗腐发生。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如果遇到降雨、多雾、阴天或良好的湿度条件,利于赤霉病菌浸染传播,雨前要及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60%多菌灵盐酸盐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咪鲜胺倍液,或12.5%烯唑醇0液喷雾。

■文章来自网络,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请读者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