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狀 http://pf.39.net/bdfyy/jdsb/160324/4800901.html光盘行动
01
食谱更新
年7月16日多云22°/32°
晚餐:酱爆鸡丁、干煸四季豆、五花肉茄子炖土豆、米饭、时蔬鸡蛋汤、馒头
年7月17日晴22°/32°
早餐:南瓜粥、燕麦粥、煮鸡蛋、蛋炒饭、杂粮馒头、黄瓜拌腐竹、凉拌榨菜丝、腐乳
午餐:杂粮馒头、米饭、酸奶、小拌菜、绿豆水、干炸黄花鱼、木须肉、甘蓝炒粉、老汤干豆腐
晚餐:米饭、南瓜花卷、酸辣汤、茄汁鸡排、干锅素鸡、肉炒腐竹
年7月18日雷阵雨22°/31°
早餐:火腿炒面、花卷、煮鸡蛋、八宝粥、蔬菜粥、凉拌芥菜丝、菠菜拌豆芽、黄瓜拌花生
午餐:发糕、米饭、小拌菜、西瓜、酸梅汤、红烧鸡块、火腿烧冬瓜、青椒炒鸡蛋、红绿灯
晚餐:米饭、花卷、菠菜鸡蛋汤、芹菜炒肉丝、焦熘丸子、白菜烧豆泡
年7月19日雷阵雨22°/31°
早餐:牛奶、馄饨、汉堡、炒饭、煮鸡蛋、凉拌土豆丝、泡菜、凉拌青笋
午餐:米饭、豆沙包、小拌菜、蒸玉米、酸梅汤、西瓜、菠萝咕咾肉、西红柿炖牛腩、蒜苗炒鸡蛋、葱油菜心
晚餐:米饭、南瓜花卷、紫菜蛋花汤、红烧鸡块、酸辣土豆丝、火腿烧冬瓜
年7月20日雷阵雨22°/31°
早餐:酱小土豆、凉拌海带丝、小葱拌豆腐、茶叶蛋、炒面、二米粥、火腿炒饭、豆浆
午餐:酸奶、米饭、糖饼、小拌菜、绿豆汤、五花肉辣白菜土豆片、锅包肉、蘸酱菜、软烧茄子
晚餐:米饭、水煮肉片、角瓜炒鸡蛋、肉炒干豆腐、杂粮馒头、西红柿蛋汤
年7月21日多云23°/32°中伏
早餐:虾皮紫菜蛋花汤、小碴子粥、凉拌花菜、拌豆芽、洋葱拌木耳、烤饼、卤蛋、酱油炒饭
午餐:雪碧、米饭、麻酱拌面、小拌菜、酸梅汤、川香辣子鸡、豆豉鲮鱼油麦菜、大酱炒鸡蛋、麻辣豆腐花生米
晚餐:米饭、发糕、酸辣汤、杭椒肉柳、肉沫茄条、红绿灯
年7月22日多云23°/32°大暑
早餐:炝拌甘蓝、炒雪里蕻、葱香干豆腐、煮鸡蛋、炒饭、豆沙包、燕麦粥、小米粥
午餐:熏肉大饼、冷面、绿豆汤、西瓜、肉丝拌苦苣、农家手撕菜
晚餐:米饭、糖三角、小白菜豆腐汤、糖醋鸡段、肉沫四季豆、炝莲白
年7月23日多云23°/32°
早餐:家常疙瘩汤、黑米粥、茶叶蛋、炒饭、鸡蛋饼、黄瓜拌豆筋、凉拌芥菜丝、芹菜拌腐竹
午餐:雪碧、米饭、糖三角、小拌菜、酸梅汤、锅包肉、辣椒炒肉、蒜蓉粉丝娃娃菜、木须柿子
员工餐厅-
02
二伏为什么要吃面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伏”,代表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无论是饺子、面,还是烙饼,其实都属于面食。那么,三伏天为什么要吃面食呢?三伏天吃面食有什么好处吗?面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既是经济实惠的饱肚主食,也可以成为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我国百姓自古就很喜欢吃面食,东汉的“煮饼”、魏晋的“汤饼”都是面条最初的叫法。三伏天吃面条,其实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1、伏天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大量出汗,对能量的需求增多。而入伏后,正是麦子丰收的季节,用新小麦做成的面食富含含糖类、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等,容易使人有饱腹感,可以保持血糖的长期稳定,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2、伏天暑热难耐,人们常食欲不振、没什么胃口,而面食相对好消化吸收,汤面、炒面、捞面、焖面等各种不同吃法的面食还可增进人的食欲。3、伏天天热,出汗是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吃热汤面可以促进身体发汗,将体内的湿热排出,避免中暑。暑天吃面还可以使人更加清醒,注意力集中,因为它能缓慢地、有规律地向大脑输送葡萄糖。此外,对于想要减肥的人士来说,伏天吃面食最合适不过了,因为面食易使人产生饱腹感,且不会增加体重、导致肥胖,面条中的纤维素还可以调节肠胃功能,帮助消化,缓解便秘。所以,大热天里,就让我们一起来吃面吧!
03
大暑的由来及养生
大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令,“暑”是炎热,“大”是说炎热的程度。古语说:“大暑乃炎热之极也”。这时节的骄阳如烈火,大地上热气蒸腾,阴雨时,天气闷得令人喘不过气来,人们手摇凉扇,头顶湿毛由,想尽办法来对付着热。这种酷暑难耐的日子,前后要持续近一个月之久。
每年公历7月22日或23日开始节令交大暑,太阳已运行到黄经度。当日正午川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三尺四寸,相当于今天的0.83米。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未的方位,也就是西南方向,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六月,又叫未月、暑月、伏月、荷月。十二消息卦为遁卦,卦象表示天气虽然着热,但地下已有许多阴气出现了。
大暑三候。“初候腐草化萤”,“萤”就是萤火虫,夜晚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中间飞来飞去,寻找食物。“二候土润溽暑”,这时节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合喜水性作物生长。
“三候大雨时行”,这时潮热的天气会随时形成雨水落下,热极生风,闷极生雨。这时可看到路上行人手中提着伞或带着雨具以备突降的雨水,尤其是堤坝河道由于雨水不断,土壤层含水量已经很高,再有暴雨冲刷必有不利,这个时节是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必须组织专业人员查看。
“热在三伏”,三伏中又数中伏最热,头伏和末伏都是十天,而中伏如果赶在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时已到立秋节之后,中伏就是十天,如果庚日赶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还要延长十天,就是二十天的时间。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南方有些地区的平均气温达30℃以上,个别地区的绝对气温历史上曾高达47℃。“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炎热对人的身体会造成不适,但对农作物的生长却十分有利,玉米此时已开始拔节孕穗,即将抽雄,大豆也开花结荚了,棉花花铃期叶面积也长到了最大值,由于气温偏高,水分蒸发极快,“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对于生长极速的庄稼,此时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合理安排农事,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伏天是播种蔬菜的最好时节,农谚说:“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此时,有的地区棉花已经成熟可以采摘了,“七月小暑大暑连,茶园出来去摘棉”。南方有的地区早稻已“禾到大暑日夜黄”了,农民则要“早稻抢口,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
大暑天气热,地里的农活又多,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比平时快了许多,“到了大暑节,农民顾不得歇”,超常的体力劳动会使许多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身倦体乏,口干舌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苦夏”。一般来说在气温高于35℃时,人体的散热会受到严重影响,中暑的人明显增多,而气温达37℃以土时,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为了减少中暑现象,在天气最炎热的时候农民可以采取歇响的办法,清晨早出工,待到太阳升高时休息,避开中午的暑热,还可以积蓄体力,待下午三点以后太阳西移时再下地劳动。适当多喝一些清凉饮料,必要时还要补充一些淡盐水,多吃些清淡食物。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城乡居民家里安装了空调,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室内室外温差过大,因为人们在炎热的室外环境中身体出汗毛孔张开,突然进入温度较低的室内会迅速降温,毛孔收缩,造成伤风感冒,影响消化系统,造成身体不适。
夏季是植物生长的季节,同时也是各种微生物及细菌的繁殖季节,人们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讲究卫生,尤其是食用新鲜瓜果时一定要洗净。对于存放时间较长的饭菜,一定要蒸煮后再食J月,防止腹泻、痢疾等夏季常见病的发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再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起居及工作,这个暑热的天气就愉快地度过了。
大暑防上火饮食要注意三
一、少吃温热性水果
夏天多吃荔枝、桂圆、杏等温热性水果,容易引起虚火上亢。荔枝中含有降糖成分,多吃会出现低糖反应。而于热性体质的人,由于本身就精力充沛、晚上不易入眠,再加上代谢率偏高,所以更不能吃温热性水果。而且,正在发烧或某器官正在发炎的孩子也尽量避免食用。
除了荔枝和桂圆以外,桃、龙眼、番石榴、樱桃、椰子、榴莲、杏也属温热性水果,夏天吃要适度,千万别过量。
二、少吃坚果
坚果,是指多种富含油脂的种子类食物,如花生、核桃、腰果、松子、瓜子、杏仁、开心果等。夏天吃坚果时一定要保持适当的量。因为坚果含有的热量非常高,50克瓜子仁中所含的热量相当于一大碗米饭。对于一般人来说,一天吃30克左右的坚果是比较适当的量。坚果具有使体内生热的功能,所以宜冬天吃,夏天要少吃。
三、少吃肉类
气温超过35℃时,人因出汗多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烦躁不安,此时吃肉脾气更坏。肉类中含有大量动物蛋白,会使脑中的色氨酸含量减少,而导致人有侵略、忧虑和好斗的倾向。
其次,肉中含钙的比率不高,多吃会造成体内钙浓度太低,也会增加人易怒及暴躁的倾向。过多摄入肉类可使血管硬化,进而升高血压。血压增高是造成人情绪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少用热性调料
夏季炎热,气温高,烹饪时使用热性调料(如八角、茴香、小茴香、桂皮、花椒、白胡椒等),会使人燥不能忍,还会引起消化道和泌尿感染疾病症。食用热性调料可引起便秘、痔疮、肠胀气、尿少、尿痛、肾痛等,同时还会引起全身性疾病,如口角炎、咽炎、结膜炎、痱子、中暑等。患慢性病者食用热性调料,会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夏季烹饪时不宜多用热性调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