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麦白粉病,防治起来很轻松 [复制链接]

1#
据有关部门预测,年我省麦类白粉病预计发生程度4级,沿淮局部5级,麦类赤霉病预计发生程度4级,淮北、沿江、及沿淮局部5级,如果小麦抽穗扬花期阴雨、高温高湿或雾霾天气多,发生程度还将加重。生产上要高度重视麦类白粉病、赤霉病的防治工作,在防治适期用足适用药进行防治。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小麦的白粉病,首先需要认识下什么是小麦的白粉病。1发病症状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2发病时间和主要影响因素小麦白粉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气候、品种、施肥水平、播期等,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气候。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气温偏高、过程性降雨偏多的年份往往发病较重。江淮地区发生期较早,常年3月上旬即可见病,发病始盛期在3月下旬,病情稳定期也较早,在5月10日前后,发病程度也较高,在中等水平以上。淮北地区发生期较迟,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始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病情稳定在5月20日前后,发病程度常年在中等以上发生。其余地区发生期常年在3月中下旬,迟的年份可在4月上旬,发病始盛期多在4月下旬,病情稳定期在5月15日前后,发病等级多数年份在中等程度以下。3药剂防治麦类白粉病也是我省麦类作物上常见的病害,近年,由于田间麦株群体的增加,麦田水肥条件得到改善等原因,引起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的趋势,建议注意防治,同时预防纹枯病,推荐配方如下:一、75%嘧菌酯.戊唑醇10-15克(禾技)二、70%进口甲基托布津80-毫升三、20%烯肟菌胺.戊唑醇20-30毫升(爱可)

四、75%肟菌酯.戊唑醇10-15克(拿敌稳)

技术提供:合肥中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