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不知怎的想到“敬畏”这个话题。想到这个话题就又想起了胡长白《信任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年少对古时候常演绎的一个场景的疑惑:一国大军开拔,呼啦啦地攻到另一国边境乃至都城,而对方往往派出一根三寸不烂之舌,经天纬地一番,进犯者竟退兵了。大老远征伐而至,气势汹汹,成本高昂,单凭一个说客胡吹一通,就果然信之退兵了?还讲到《左传》中不大信的人,“主帅宣布退兵后,众兵士就趁乱割对方几垄麦子,爽了才撤”,不仅画面感强,简直就是真实地描摹了我的内心。是我也不会就此罢手,却又军令如山,不得不听,只能在不违规的大前提下,搞搞小破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同的是,作者通过研学、修身可以去探索、去解答自己的疑惑。而我被战争裹挟,困在了召唤师峡谷。
16年研一暑假实习,从学校西门出来坐公交车,站台边两10来岁的孩子打闹,在车辆开至时,一孩子将另一孩子往车道里推着玩吓他。可能孩子自身不觉有多大问题,却将我吓到了,立马成人了一下,说了一下他们两个。
14年在母校图书馆自习时,刷手机看到广州一个女子晚上被抢劫还被杀害了的新闻。一看到这个事情莫名的丢掉了被甩后不联系对方的倔强,掏出电话给还在广州读书的King打电话,叫她注意安全。她说,我多虑了。
初中时,也遇到过几次小抢劫,一次是对方经验不足,被吓跑了;另一次也没抢成功。当然,即使没有被抢的经验,也不害怕这回事。想着最多只是破财免灾,与抢劫犯之间会有一些基础性的共识,虽然为达目的他会佯装出不顾一切的样子。广州的那个新闻打破了我的幻想。倘若因感情、仇恨还有迹可循,但如果只是一个偶然事故,就这么轻易地夺走一条性命,换做是我,也不知道如何去面对一个对生命、对法律、对一切都没有敬畏之心的人。没有任何基础性的共识,就只剩下了小孩子一样无界限的打闹,或者疯狗与疯狗的撕咬对决。毕竟,在毫无规则拼原力的环境中,我的个头并不占优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谓敬畏,若拆分来看,一方面是敬,另一方面是畏,既是崇尚追求的目标,也是约束划定的范围,二者结合指导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存此之心即使落草为寇下海做贼,在圈子里还可被赞盗亦有道。
敬畏作为动词,只要是名词都可以往其后加。比如,敬畏工作,以工作职责为目标,就不会玩忽职守,不会把结算单弄丢,以至于拖了半年还没给我发稿费。敬畏天道,循天理、干人事,不做法外狂徒张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像我,敬畏啤酒,不辜负每一颗小麦在阳光下的生长,也不辜负它们在黑暗中的发酵。
干杯,敬敬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