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河南省遭到了旱灾,蝗虫又像秋风扫落叶一般,一点绿色的庄稼都不剩,当时的人们都希望天上降下一场大雨,一场能救活无数人的大雨,他们抬起头之后,看到的不是乌云,而是遮天蔽日的蝗虫,当时这些村民拿着自己家的锅,满地的呼喊,有些人朝空中放炮,富贵人家还朝天空放枪企图把这些蝗虫吓跑。
应该是为了把当时河南遭受土匪的事也想写进去,年,抗战全面爆发,随着战局的发展,河南的部分地区被日本军队占领。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日本军队开始招抚各地的土匪武装,很多土匪武装加入了伪军体系,成为了伪华北委员会下辖的部队。还有一些土匪武装,没有接受日本的招抚,但继续侵扰周围地区的百姓。
影片开始从灾情开始,只有大东家有点存粮了,又从花枝借粮引出大批的难民,一下子来这么多人,还拿着锄头,看来摆明了是来劫粮的,但故事不从正常的冲突角度出发,从侧面铺垫大东家成为难民。
随着剧情不断向前推进,儿子在家被灾民强盗刺死、儿媳抱着孩子饿死、老伴悄无声息地离世、最后的相伴自己出生不久的孙子被自己闷死,老东家在身体上被饥饿摧残的同时,还受到心灵上的双重打击,让他一次次由希望陷入绝望之中。
灾难不仅让他放下了自己的身段,变成渺小而悲惨的普通灾民,也让这个曾经衣食无忧的大地主在灾难面前显得那样无能为力。这样的情节与形象,让我们一点点在心理上接受老东家这个角色,并对他的遭遇更多地转化为同情。
在影片的结尾,老东家失去一切亲人,失去生的希望,扭头回去,脑海中只有“走回去,死得离家近一些”,碰到那个同样失去家人的小女孩,简单几句,融化了所有的冰冷和绝望,让素不相识的的两个人成为家人,又重新燃起活下去的希望。
当时树皮草根都吃完了,迫于无奈的人们开始吃观音土。但是观音土吃后便秘,不少人惨死于此。还有人捡拾大雁的粪便来食用,因为里面残存没有消化完的食物。
美国记者白修德,此前他是蒋介石的拥护者,年之后却成为了他人生中的转折年。无穷无尽的难民队伍,随时因寒冷、饥饿或精疲力竭而倒下;寻找一切可以吞咽的东西来吃的饥民,因此而失去生命
一群群恢复了狼性的野狗,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死尸……最触目惊心的,母亲将自己的孩子煮了吃,父亲将自己孩子煮了吃……有的家庭,把所有的东西卖完换得最后一顿饱饭吃,然后全家自杀……许多人被迫卖掉自己的年轻妻子或女儿去做娼妓,而卖一口人,还换不回四斗粮食。
军队征走了农民的所有粮食,仓库里堆满了吃空额剩余的粮食,军官们便通过黑市倒卖这些粮食中饱私囊。教会和清廉的官员,却要花高价从黑市上买来粮食用于赈灾。
事实上,蒋介石早就接到过河南军政官员上报的灾情,但他就是不相信或者干脆视而不见。召开紧急“前方军粮会议”。在会议上,蒋介石宣布:本年河南军粮配额减为万石——并没有免掉。河南省政府随即指派大员分头出发,一面督催军粮,一面视察灾情。他们真正的目的本就是催缴军粮,至于救灾,不过是“粉饰门面,欺骗百姓”。
就在蒋介石宣布减低河南军粮配额后不久,粮食部长徐堪却把万石改为了万包。一石小麦约为多斤,一包约为斤,这一字之差,逼死了多少穷苦无告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