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有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小麦单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高小麦单产,应从改变一些不合理的种植习惯入手,去掉不科学的做法,改用科学种植措施。这是不需要增加成本投入,就可以取得显著效果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谁改变谁受益,早改变早取得成效。具体改变哪些种植习惯呢?叙述如下:
一,变旋耕为机深耕
自从打工潮兴起后,原来每家都养牛耕地的局面彻底改变。大家都在外地,家中养牛的由少到无,耕地改为机耕,机耕比牛快,耕出的地质量高。但不知何种原因,机耕被旋耕代替,代替原因是旋耕进度快,价格便宜。由于旋耕机的出现后,年年旋耕,导致土壤下层板结,加上旋耕机本身耕的深度只能达到15㎝,出现了一些田块年前、后麦苗发黄、受冻、后期死苗现象,使小麦提高产量受到限制。为了提高小麦单产,必须恢复机耕深松土壤,使耕层土壤逐步达到35㎝左右,这是今后小麦走超高的必由之路。机耕与增施有机肥相结合,起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养地力之作用。
二、变一次施肥为分期施肥
一次施肥法,就是在播种前,将所施的肥料,一次性施入土中,以后不再追肥。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年前麦苗徒长,不抗旱不抗冻,如遇恶劣天气,出现麦苗叶片发黄,受冻枯死情况。再者年前拔节,生长中后期遇风雨容易出现倒伏。再次造成肥料流失和浪费,后期出现脱肥情况,致使穗少,粒轻的结果。
变一次施肥为分期看苗施肥。做法是将所施化肥量的60%做底肥,余下40%分拔节和灌浆两次施下,具体施量看天气看苗情而定,原则是前多后少。拔节肥主要是攻每亩穗数和粒数,灌浆肥主要是攻粒重。
三、变连年施单种肥料,为多种肥料配合施
近年种植户为了图省事,方便施肥,多年一贯制地使用某一种肥料,使某种有害物质连年积累,严重损害了土壤结构。农民常说“地越种越结实(板结)”就是这个原因。土壤板结,根系扩展受限,降低吸收能力,致使植株发育不良,从而降低产量。
施肥按照平衡施肥原则,根据所需各种元素进行施肥,建议用多样肥料。如氮素施用尿素,磷元素用过磷酸钙,钾用硫酸钾。复合肥不能连年使用一种型号,要交替使用不同牌子。
四、变老式播种机为新式播种机
老式播种机行距固定,播幅窄,不能带种肥,不利于培育壮苗。改用行株可调,种、肥同播、宽播为一体的新型机,增加麦苗分布范围,缩小空白地,合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植株生长均衡一致。种肥同播使幼苗生长期养分充足,促进分蘖,每亩总茎蘖数充足,且生长健壮,壮苗越冬,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五、变年后除草为封闭除草与年前除草
种植户有年后除草习惯,认为年前除草,年后还会继续生长,还需二次除草,年后一次除草,可节省投入成本。殊不知年前除草,杂草萌发,抗药性差,除草效果明显提高,杂草易被消灭。采用小麦苗前封闭除草效果好,省工省投入。所以建议在年前除草为好,除草时要注意,温度低6度不能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