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次党代会特别报道端稳饭碗守牢 [复制链接]

1#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

煦日和风,绿意盎然。盛夏的平塘,满目苍翠,走进田间地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长势喜人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绿油油地挺着粗壮“腰杆”,传递着丰收的希望。

近年来,平塘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种粮、粮食储备等为抓手,以点带面推进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全力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全县完成夏收作物收获面积8.9万亩,产量1.53万吨,秋粮栽种34.86万亩,落实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高产示范点个面积4.13万亩,让百姓牢牢地端稳了自己手中的“饭碗”。

建好良田 守好粮食安全根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平塘县抢抓农闲时节,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优化土地布局,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在通州镇金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挖掘机轰鸣,正开足马力整修道路,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修截流沟、建蓄水池、进行土壤改良等工作,力争让农田变得更优质,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群众增收。

农田沟渠建设

通州镇金桥村群众安友明高兴地说:“这个坝区我有7亩多地,项目实施以后,在水这一块就得到了保障,路也通了,收稻谷各方面确实比较方便,我们从中得到了实惠。”

“这两天天气好,我们抓紧时间干活,希望这个设施早点完成,让明年的水稻获得更好的丰收。”通州镇金桥村群众狄雪红说。

通州镇金桥村有着平塘“小粮仓”的美称。近年来,当地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坝区优势,大力发展水稻种植,走出了一条水稻增收富农的特色之路。

“去年11月份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修建道路10余公里、沟渠20余公里,覆盖金桥村余亩良田,受益农户余户。”通州镇金桥村相关负责人说道。

整治好的大塘镇胜安村河道

据了解,高标准农田是指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本着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平塘县投入1.7亿元,启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灾毁农田修复、大宗油料基地建设等项目,建设范围覆盖全县11个镇(乡、街道),共计改造农田11.9万亩。

同时,结合全县25个亩以上坝区,领办高产示范样板田创建8万亩优质稻基地,并通过推广优良种子、组装高产栽培技术、合理密植、科学防控等技术措施,提升粮食单产量和总产量。

科技种田 不断提高种粮水平

眼下,平塘县正掀起了“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热潮,随着农村绝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粮食产业的规模化扩张,农户对农业科技和机械化的需求日渐高涨,“科技田”处处涌动着蓬勃活力。

“今年看他们机器插秧苗可以嘞,明年我们也请他们来插。”看着田里长势良好的水稻,牙舟镇卡罗村群众鱼文凤说。

今年,平塘县第一次在牙舟镇、者密镇、平舟镇、金盆街道、克度镇试行农业机械化插秧,共示范种植亩。

机械插秧

与传统的人工移栽方式相比,人工移栽1亩秧苗,2个人需要花费1天时间;而机械化移栽1亩秧苗,2个人只需要20分钟。机械化插秧省时省力、节约成本、方便快捷高效,更受群众欢迎。

走进通州镇丹平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玉米和大豆整齐地带状排列着。高耸的玉米秆上挂着一个个饱满的玉米,玉米下的毛豆已经成熟,村民们正忙碌着采摘豆子。

丹平村村民孟璟萍高兴地告诉记者:“种这个豆真好,我们出不了远门打工,在这里摘豆有钱赚,一天最少50至60元。”

今年,通州镇引进黔南嘉忆有限责任公司到丹平村发展订单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后又在基地务工,有了双份收入。

黔南嘉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现在每天采摘1.5万斤左右,用工到个人。采摘完以后就直接在这清洗,把不好的、次品挑出来,好的打包好,我们晚上装车发走。”

通州镇丹平村育苗中心

据了解,年平塘全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亩,通州镇丹平村示范种植基地为亩,平均亩产公斤鲜豆。按每市斤批发价3.5元计算,总产值预估万元。鲜毛豆主要销往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而基地里套种的玉米也将在半个月后上市。

风吹麦浪,阵阵幽香。为了掌握小麦生产情况,获取夏粮单产第一手数据,今年5月份,平塘县农业农村局、县统计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牙舟镇小麦示范种植点进行实割测产验收。

“我今年种了亩小麦,比去年要多30多亩。产量应该在十几万斤,产值十多万元。”牙舟镇小麦示范种植基地负责人说。

“通过随机抽取上、中、下三种不同产量水平的田块进行测产,最高产量达公斤每亩,平均产量公斤每亩,这个示范点的产量已经达到预期目标。”平塘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负责人介绍。

饱满的小麦

去年,全县秋冬季小麦种植面积3.7万亩,在牙舟镇卡罗村创建小麦高产示范点亩。由于温度适宜、雨水充沛,再加上后期有效防控病虫害,做好科学管护,小麦的有效穗、千粒重较去年有所增加,总体收成良好。

科技储粮守住粮食安全关键环节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对于辛苦一年的农民来说,如何安全储粮增加收益,是他们最为关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