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地缘冲突影响,4月份国际玉米价格表现仍然强劲。反观国内,在自给能力强的前提下,受疫情和消费端疲软影响,国内玉米购销平淡,玉米价格较为稳定,单月上涨仅为20元/吨。进入5月份后,国际市场看涨情绪依然较浓,那么,5月份国内玉米价格怎么走?6点因素或将决定5月份玉米的价格走势,本文将做重点分析和预测。
5月份玉米利多、利空因素并存
从影响玉米价格的众多因素来看,5月份利多和利空因素并存。
利空因素一:疫情反复影响玉米需求
近期,疫情仍呈现出多点散发态势,涵盖了玉米主产区和主销区,给玉米的生产和销售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年初我们分析过,年国内玉米供需仍存缺口,但随着替代品释放和进口补充,缺口进一步被缩小,对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形成限制。
具体到玉米价格,5月初国内玉米价格延续3月份走势,保持稳中偏强运行态势。截止5月5日,全国玉米均价为.32元/吨,环比上涨0.61%,同比下跌1.24%。
利空因素二: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有所提升
从下游深加工企业来看,作为玉米消费量最大的淀粉加工企业,4月份在疫情和原料成本高位运行的的影响下,开工率下降明显,一度跌至45%左右。根据统计,4月份淀粉行业月度开工率为49.35%,环比下跌9.26%,同比下跌14.53%。
4月底虽然开工率有所回升,但产品价格有所下跌,企业盈利有所回落。目前疫情在宏观层面影响仍将持续,也就意味着深加工企业将维持低开工率,影响玉米需求,对玉米远期价格形成不利影响。
利空因素三:生猪养殖亏损利空玉米价格
从终端养殖方面来看,尽管近期生猪价格有所反弹,但仍没有完全摆脱亏损格局,制约玉米需求。根据生猪价格预警系统显示,4月份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均值为-.27元/头,环比上涨44.52%,同比下降.61%。
当前生猪养殖环节持续亏损叠加终端季节性消费需求偏弱,也较难支撑养殖端饲料成本投入的继续增加,降重出栏仍是主旋律,对5月饲料玉米需求难言乐观。
利空因素四:麦收腾仓利空玉米价格
按照传统售粮习惯,5月下旬开始,国内小麦开始陆续上市,贸易商将会为小麦收储作出腾库操作,这将提升中间贸易商的出库意愿。同时,从小麦价格来看,4月份暂停林楚小麦投放,小麦价格再度回暖,目前全国均价在元/吨,环比上涨元/吨,和玉米的价差已经拉开至~元/吨,因此,在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几无可能。
虽然对玉米价格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从玉米价格的实际表现来看,玉米价格并未大幅上涨,也说明市场玉米流通并不紧缺。在腾库操作的带动下,5月份市场玉米粮源将会增多,供应格局较为宽松。
利多因素一:外部环境利多玉米价格
俄乌冲突至今已经有两个月有余,截止目前仍没有“熄火”的迹象。该地区即是全球主要的粮食生产区,同时,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也是主要的化肥供应国,这对全球粮食供应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前分析机构认为乌克兰的种植面积将会下降60%左右,但从最新的数据来看,并没有这么多,影响面积大概只有2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本年度玉米供应的担忧。
尽管种植面积下降幅度并不大,但由于战争迫使黑海地区的物流通道被中断,该地区的谷物出口只能通过铁路运输,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时,运力也严重不足。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谷物市场依然呈现出紧缺的态势。从国内来看,由于年度我国玉米进口有29%来自乌克兰,在进口来源选择性较少的情况下,预计国际玉米价格仍将维持高位。美国玉米6月份船期价格来看,到港价格为元/吨,高出国内港口价格元/吨,这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支撑。
利多因素二:炒作热情依然高涨
在国际玉米价格的带动下,国内玉米市场炒作热情依然较高。这也体现在期货市场,5月5日大连玉米主力合约报收元/吨。但从现货市场来看,虽然供需存在缺口,但下游深加工企业和养殖持续低迷,对国内玉米价格蒙上阴影。预计5月份如果没有更多利多因素刺激,国内期货价格则有下降风险。
5月玉米价格走势预测
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在国际玉米价格持续走强而国内玉米供应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国内玉米价格仍将高位运行。但由于需求端持续疲软,很难支撑玉米价格大幅上行。
另外,目前正处在玉米春播和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期,近两年极端天气发生几率呈现出逐年增加态势,需要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