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乐才子和古代佳人一曲定情掐蒜苔官 [复制链接]

1#

作为地地道道的榆林娃,你肯定知道"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是康熙皇帝称赞咱们榆林豆腐的名句;你也肯定了解清、凉、甜、润的桃花水是源于榆林八景之一的普惠泉;你肯定爬过凌霄塔上过镇北台还在红石峡撒过无数次的欢;作为土生土长的榆林人,你曾经探寻过每一条老巷名称的来历,并把他们的名字烂熟于心:"李学士巷"、"曹辣肉巷"、"普济寺巷";你更不可能错过东城墙上"一览众山小"的美景;你也流连过老街上一座座独特又别致的古代楼宇。以上这些都是你作为"榆林人"的印记,融于血肉,渗入魂灵。

BUT,对于榆林城区独有的非遗曲种——榆林小曲你了解多少呢?又听过多少呢?让小编先为你百科一下吧:

榆林小曲是一种介于曲艺和民歌之间的传统艺术形式,又名榆林清唱曲,只流行于榆林城区一带。据说是清代康熙年间(公元年—年)由随军塞上的江南艺人传到榆林,到现在已有多年的历史。

榆林小曲既有江南水乡的委婉缠绵和柔美清丽,又有北方的高亢粗犷和激昂豪放,被称为"中国唯一遗存的活着的明清俗曲标本"、"沙海绿洲里的一泓清泉",于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代表作品有《九连环》、《卖杂货》、《放风筝》、《梁山伯与祝英台》、《张生戏莺莺》、《五更调》《十杯酒》、《进兰房》、《掐蒜苔》等。

为了让年轻群体能了解并喜爱我们家乡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从而起到保护和弘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榆林市群众艺术馆委托薛锐工作室创作了由传统榆林小曲改编的《掐蒜苔》,并拍摄了歌曲MV。这是目前为止对榆林小曲改编的首次尝试,也是薛锐继改编陕北民歌以后的又一次大胆的创新。薛锐希望通过他的改编,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榆林小曲,传唱榆林小曲,让这一艺术形式重新焕发生机,再一次街知巷闻,成为每一个榆林人灵魂中又一道地域性的印记,激起大家对于家乡文化的热爱。

改编作品中女声部分的歌词均出自老版本的《掐蒜苔》,原汁原味;男声部分的歌词则为原创,古风古意,还特别结合了小曲流传时的年代特征,将明清时期榆林民间四合院内的生活场景带到了我们眼前。旋律创作上,遵循原词原曲,新词新编的原则,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小曲的本来面貌,又融合了现代流行元素。编曲上则运用了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优美婉转、中国风十足。

MV的故事内容是这样滴:一名到榆林采风的音乐人(薛锐饰演),信步来到我们"六楼骑街天下名的"老街,忽然听到一阵清丽的丝竹之声,不同于以往听到的高亢嘹亮的民歌,他兴致盎然,寻声走去,来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正是一群榆林小曲的艺人在里面表演经典曲目《掐蒜苔》。环顾四周,四合院雕梁画栋、青砖灰瓦古朴庄严,小曲艺人们技艺娴熟,表演投入,年轻人听得如痴如醉,婉转动听的音乐仿佛把他带回到了三百多年前,他依稀看到了一位绝色佳人(王奕洁饰演)凭窗而坐,佳人朱唇轻启,那声音仿佛林籁泉韵,沁人心脾。他是穿越了吗?还是做了个梦?

答案就在官方MV里,请您欣赏吧!

(音频稍后全网上线)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