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麦病害的防治之全蚀病,防治方法全在这里 [复制链接]

1#

近期,有部分农友向我们咨询小麦全蚀病怎么防治,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总结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典型的土传、根部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而今已扩展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华东等地。

小麦全蚀病又称立枯病、黑脚病,主要危害小麦、玉米、大麦、水稻、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全蚀病是小麦上一个重要病害,危害性大,发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病田一般减产1~2成,重病田减产5成以上,甚至绝收。小麦灌浆期,也是小麦全蚀病田间症状最明显时期,因此搞好麦田全蚀病普查,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根据发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发生时期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快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表现点片麦芒回麦穗发白。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根和地下茎,使之变黑腐烂,地上表现病苗基部叶片发黄,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重病株地上部明显矮化,发病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由于茎基部发病,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分布,严重时全田植株枯死。在潮湿情况下,小麦近成熟时在病株基部叶鞘内侧生有黑色颗粒状突起,即病原菌的子囊壳。但在干旱条件下,病株基部“黑脚”症状不明显,也不产生子囊壳。发生条件耕作措施:小麦-玉米-小麦连作有利于土壤中病原菌积累,病害逐年加重,合理耕作能减轻发病,但轮作不当则不一定减轻发病。实施免耕或少耕,降低土壤的通气性,能减轻发病。早播较适期迟播发病重。营养条件:主要营养要素缺乏有利于全蚀病发生,但营养元素对全蚀病发生的影响较为复杂,一般认为土壤缺氮引起全蚀病严重发生,施用氮肥后全蚀病严重度降低。也有报道称施用铵态氮(NH4-N)能减轻小麦发病,加重春大麦发病;施用硝态氮(NO3-N)能增加全蚀病菌的侵染,降低产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能明显减轻发病是非常明确的。土壤中严重缺磷或氮磷比例失调是全蚀病危害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施用磷肥能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减轻发病,减少白穗,保产作用明显。钙等其他营养元素对病害也有一定的影响。土壤性质及温湿度:沙土保肥水能力差,利于发病。黏重土壤,病害较轻。偏碱性土壤发病重于中性或偏酸土壤。冬麦区冬季温暖、晚秋早春多雨发病重。水浇地比旱地发病重。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田间病残体的腐熟,降低菌量,能减轻冬麦发病。品种抗病性:目前国内外均缺乏抗全蚀病的品种,小麦属和大麦属也缺乏可利用的抗源,仅在感病程度上有差异。防治措施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物、化学的防治手段达到保护无病区。控制初发病区,治理老病区的目的。药剂防治以种子处理为主来预防。

1、保护无病区:无病区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不用病区麦秸作包装材料外运。从病区调进种子要严格检验,播前用0.1%甲基硫菌灵浸种10分钟,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2、合理轮作:重病区轮作倒茬可控制全蚀病危害,零星病区轮作可延缓病害扩展蔓延。轮作应因地制宜,坚持1-2年与非寄主作物轮作一次,如花生、烟草、蕃茄、甜菜、蓖麻、绿肥等。

3、平衡施肥:增施有机底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10万kg左右。无机肥施用应注意氮、磷、钾的配比,土壤磷达0.06%、全氮含量0.07%、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蚀病发展缓慢;磷含量低于0.01%发病重。

4、土壤处理:小麦全蚀病发生重的地块亩用50%多菌灵和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各1公斤,混匀后与30公斤细土拌匀,撒于地表,然后翻耕整地播种。5、拌种:一般地块用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60毫升、或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40毫升+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毫升、或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0毫升兑水毫升,拌10公斤麦种,晾干后播种。对重发地块,在麦播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亩3千克,加细土20千克,翻耕后均匀撒施再混土,进行土壤处理。6、药剂灌根:小麦播种一个月左右,秋苗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倍液,去掉喷雾器喷头,顺垄灌根,使药液渗入根部,每亩用药液75公斤;返青至起身期,小麦春苗药液灌根,用药和喷灌方法同秋苗,但注意灌根前后几天不要浇水。

7、喷雾防治:拌种的基础上,在返青拔节期进行药剂防治,可以用下列药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克/亩;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30毫升/亩;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克/亩+20%腈菌唑乳油45~55毫升/亩40%氟硅唑乳油20~30毫升/亩;12.5%硅噻菌铵悬浮剂20~30毫升/亩;2.5%咯菌腈悬浮剂20~40毫升/亩,对水45千克,均匀喷雾。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根除,所以全蚀病的防治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前对其进行防控,以降低发病几率。

好好善待自己好好善待家人

静静等待奇迹

中国加油,北京加油,我们加油。

END

(配图、文字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欢迎大家将文章

分享给更多朋友

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