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麦灌浆期,这三点决定产量高低特别是小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青春痘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736666.html

灌浆期是决定千粒重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着小麦产量的高低,所以一定要做好灌浆期管理,保证小麦稳产高产。针对当前麦田状况,结合小麦后期生育特点,提出如下管理建议:

一、补施氮肥,浇好灌浆水

小麦要不要浇灌浆水,要看天、地、种、水、苗,就是在小麦灌浆期,如果天降雨了,墒情好,可以不浇;如果土壤肥力高,也可以不浇;如果小麦品种本身抗旱节水性较强,也可以不浇;另外,如果小麦植株密度较大,容易倒伏,也可以不浇;还有,前期浇过返青水、拔节水的,也可以不浇。

需要浇灌浆水的,要尽量早浇。要把握无风快浇、有风停浇,高温不浇,大风不浇。还要提醒农民朋友注意的是,不要浇水太多。

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好灌浆水。小麦扬花期过后10至15天,要追施氮肥,结合浇水,亩施尿素3—5公斤。7天之后可以再追肥一次,这个时期补施氮肥,使小麦在灌浆期不早衰,生长旺势能提高灌浆速度,延长灌浆时间,增加了千粒重,从而使产量显著提高。同时,补施氮肥能增强小麦对不利气候的抗性。浇灌浆水时,密切注意天气预报,风雨来临前严禁浇水,以免发生倒伏。

主要天气过程:

15-16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江汉、江淮、黄淮大部、华北西部和北部以及西北地区东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有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

19-21日,南方地区将出现一次较强降雨过程;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西部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部有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2-23日,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及江南北部还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上述地区大部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二、综合防治病虫害

小麦在灌浆前期,这个时期气温开始升高、湿度加大,是病虫害的高发期,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1.以白粉病、锈病为主的病害防治

在灌浆期,温度比较高,也是病害最为活跃的时期,特别是白粉病、锈病。小麦白粉病,也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以危害小麦的叶片为主。感染白粉病的小麦,无法再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小麦的抗旱性减弱,容易早衰、倒伏、致使麦粒秕瘦,产量降低。病害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嘧菌酯、丙硫菌唑、氟环唑、戊唑醇、咪鲜胺、醚菌酯、烯肟菌胺等;严重发生田,应隔7-10天再喷1次。

小麦锈病,是小麦主产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疾病,又叫“黄疸病”。锈病,大多发生在小麦的叶片上,叶鞘、茎杆和麦穗也有发生。小麦锈病,仔细看过去像生锈一样;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戊唑醇等药剂。

2.以小麦蚜虫为主的虫害防治

麦蚜虫怕高温,在小麦灌浆期,由于温度比较高,麦蚜虫会爬到穗上躲避强光,这个时期,麦蚜虫会大量吸食小麦的汁液,常使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一般可减产20-30%,严重者可达50%左右。应在百株有蚜虫~头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苦参碱、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释放蚜茧蜂、瓢虫等进行生物控制。

3.做好“一喷三防”

“一喷三防”药剂可选戊唑·多菌灵、烯唑·多菌灵、肟菌·戊唑醇、丙硫菌唑·戊唑醇任一种加22%噻虫·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克/升吡虫啉悬浮剂、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任选一种,再加入含氨基酸的水溶性肥料,兑水后均匀喷雾。

结当前小麦条锈病、蚜虫等病虫的发生情况,每亩用克/升戊唑·咪鲜胺20~25克或25%氰烯菌酯微乳剂每亩~克,同时加入杀虫剂吡虫啉、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等,对水30-40kg均匀喷洒小麦穗部,兼治中后期多种病虫,达到一喷三防的目的。间隔7天喷第二次,确保防治质量。

三、适时收获

蜡熟中后期及时收获,强筋小麦分品种单收、单打、单贮,防止机械混杂,降低小麦品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