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是什么欲望,可以疯狂控制人类专家不是性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人类是由呼吸、消化、神经等八大系统组成的,说白了就是细胞大单位的集成体。

这是具象化的解释,而从精神和心理层面了解,人类的形成代表的就是一种“欲望”。

欲望没有黑白善恶之分,只有控制和被控制的区别,而人类往往是被控制的一方。我们有时会想,到底什么是欲望?

那是一种渴望与满足的必然需求。

我们拼命赚钱改变生活,不断攀比力求更好,我们渴望大量的金钱来达到物质满足,我们无限地去索取能给身心带来喜悦和快乐的东西。“性欲”、物质欲、精神欲,无时无刻不在控制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

小编认为,地球上绝大部分人类面对各种各样欲望下的诱惑,都是没有抵抗力的,但欲望也有强弱之分,有的人不近女色,有的人不为金钱所动,而那些能使人致幻的精神毒物,更不会是大众的选择,它们可以控制人类,但不能完全控制人类。

但有一种欲望,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它的能力是让你心甘情愿,俯首称臣,为其疯狂索取,不断摄入,循环往复,正所谓食色性也,它的名字叫——“食欲”。

在高分纪录片《食物的秘密》中,诸多专家为观众们解读了来自食物的“阴谋论”,在无法抗拒的美食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食物的重要性,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一样的。抛去食物对于维系生命的基本功能不论,东方人对食物的理解多在于色香味,而西方人则偏重于营养价值和条件需求。

所谓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在东西方的美食文化中倒是一致的观念。

来自英国的医学博士迈克尔·莫斯利和植物学家詹姆斯王,就这个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实验,整理出人如其食、味之道和食物对大脑的魔力,三个部分的纪录片。

在第一部“人如其食”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对于稻米和小麦的讲解。两位专家首先来到了菲律宾,在稻米之乡巴那威,做了一项针对东方人食谱的初步研究。

大米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粮食,却蕴含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数据。

比如说:大米为什么能在众多粮食中成为人们首选的主食?那是因为在小小的一粒大米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非常惊人,是碳水化合物最为丰富的一种食品。

只需要微量的米粉就能产生巨大的热能。

在烹饪大米的过程中,热能与沸水打开了大米的化学链,它可以提供人体消耗热能的大量卡路里,实验证明大米可以补充给人相对消耗掉的十倍能量。

稻米之所以成为东方人的主食,正是基于它强大的能量输出,同时也是一种,时代变迁,优胜劣汰的自然筛选。

第二站,两位科学家又来到了旧金山,这次是以西方人的主食小麦,为研究课题。

经过充分发酵后的小麦粉,体积扩大了两倍,组织结构也产生了变化。

细菌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麦芽糖进一步又转化为葡萄糖。

这个化学转变使得面粉中的两种蛋白质——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合成了一种新的麦质。

这样烘烤出来的小麦面包,不但蓬松美味,营养价值也是极高。

小麦面包能成为西方人餐桌上的主食,正是它无需添加任何糖分,自身却能分解出糖分,是一种营养美味又健康的食品。

第二部分“味之道”,其中最大的一处亮点就是味觉对于人体的影响。

如果不能及时进食,人体就会罢工,所以我们的身体都带有一种味觉感受器,用以捕捉食物的气味,只要闻到了可以迅速补充体能的化学物质,感受器就会马上做出反应。

这就使得我们明白了一件事情,为什么很多人在身体疲惫,非常饥饿的情况下,会对食物的气味极其敏感。

而也只有在饥饿的特定情况下,感官系统才会发挥超出平时数倍的探知能力,也从侧面认证了,人类的许多功能大部分时间都只是处于沉睡状态,还有着巨大潜能。

下面要提到本文的重头戏了,也就是第三部分“食物对大脑的魔力”,为什么我们特别渴望某些美食,而且一吃就停不下来呢?

在纪录片中,植物学家詹姆斯王这样解释道:在天然食物中,高浓度的糖和脂肪同时存在于一种食物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仔细想一想,也确实如此。高脂肪的鱼肉类食物,哪有含甜甜的糖分?那些味甜汁多的水果,也找不出一种富含脂肪的来。

即使有一些水果脂肪含量很大,却都是低糖而寡淡无味的,其实,某些美食对于人类的疯狂控制,正是来源于此。

人类史以来,脂肪和甜品就是人们最酷爱的两种美食。到了现代,巧克力蛋糕、曲奇饼干、奶油冰淇淋还有各种碳酸饮料和油炸食品,无一不是人为地将高糖高脂肪合成在一起,成为一种新型的美食。

甚至连含有生物碱的咖啡和可可等原本味苦的植物,经过人类的再加工,也都能成为令人上瘾,无法自拔,深陷其中的美食。

这些非天然的,人工合成的美食,把人类基因中对于所有美食的愉悦感,全部集中在了一起,这些能够提供最大兴奋度的美食,就此牢牢地锁死了人们的食欲,犹如魔咒般控制了人类的行为,成为欲望的主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